林青锋接过话去,大大咧咧地道:“他要敢再来,我管教他连老本都赔光,不把那个姓熊的王爷真的打熊了我不算完,谁要不信咱就打赌。”
“那倒不会。”李春紧皱眉头,似乎在忍受着身上的痛楚:“这次围剿失败,他们已经知道了一些我们的秘密,他们还没有傻到不自量力的程度,不会再冒风险。”
“那你担心什么?”几人异口同声地问。
这里只有刘景世对李春了解最深,知道他的话决不是无的放矢,肯定掌握着什么别人不知道的情况,忙拦住大家,对李春道:“你怎么会这样想?有什么依据?跟大家都说一说。”
李春欠了欠身:“其实,我这也是推测。历史上像我们这种情况的例子数不胜数,朝廷通常都是怎样处理的?那就是招安。我们也是基于这个先例才制定下‘接受招抚,等待时机’的策略,而且,不管是那些俘虏们也好,起义的也好,就连我们自己也都是这样认为的,所以,我们才会这么放心大胆,俘虏们也是平心静气,更有不少人加入我们,这都是因为所有的人都明白,只要我们战胜王府,下面就是招安,最终必将安顿下来,解放区也依旧就会成为鲁齐国的一部分,只是换了一个主人而已。”
李春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见大家都露出赞同的神态,接下来却将语气一转:“然而,这个惯例却不适合我们。”
第四部破困第四章推测与事实
李春面对大家侃侃而谈,完全不像他以前给人的那种拙言内秀的印象,表现的锋芒毕露,有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样子:“这个惯例不适合我们,是因为我们所提出的政治制度以前从来就没有过。我们追求的是平等自由,而他们则是死命抱着奴隶制度不放,竭力维持着他们的等级特权,这比南边苏平国的社会制度还要让他们不能接受,他们怎么可能会允许一个实行这样制度的势力在自己的地盘里发展?我们和他们之间的政治分歧是不可调和的,这是问题的关键。”
“你是说,王府可能会不来招抚我们?”大家被他话里的意思吃了一惊。
李春无言地点点头。
刘景世从李春的话中也已经意识到了他心中所顾虑的事情,如果他的这个推测真要是成立,那自己以前所作决策的基础就出现了问题,一切将变得非常复杂,面临的变化也会不可捉摸,解放区的前景不再是清晰可见,问题将非常严重。可是,他所作的这些推理却又很有道理,更为糟糕的是,自己对此根本就没有思想准备。
当初,义勇军是在抗击倭鼠入侵的名义下建立的,一开始与王府并无任何冲突,甚至可以说是帮助朝廷挡住了倭鼠的进一步侵略,有功于朝廷。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义勇军同意,王府完全可以按照惯例招抚义勇军,王府就等于变相地收复了原先的领地,虽不能说是皆大欢喜,可也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他原先的打算就是在争取到足够的条件之后与国王妥协,接受招抚,然后割据一方,边发展边等待时机。但王府却偏偏没有选择这条路,这次更是连个通牒都没有发,上来就是大军围剿,恨不得置义勇军于死地而后快。看来,自己的政治主张真的是不能见容于鲁齐王府了,那样的话,解放区与王府势必水火不容,义勇军就只有和王府死拼这一条路,以义勇军现在的实力,自己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和鲁齐国抗争,更甭说是新楚天朝了。夺取天下,那也要等自己有了实力,还要瞅准时机,才能有所作为,否则,那就是不自量力,拿义勇军官兵的生命开玩笑,自己是决不会干那种傻事的。
可是,真要像李春猜测的那样,接受招抚成了自己的一厢情愿,和王府提前进入你死我活的敌对状态,才刚刚开始起步的解放区能够支撑得住吗?刘景世觉得前景暗淡。不过,他还不死心,虽然李春的推断很有道理,但也只是推测罢了,并没有到一定会发生的地步。
“你的推测很有道理,除此之外你有什么具体的发现吗?”
“我感觉出来这次交换俘虏的事情本身就不寻常,大家可以想一下,他们如果准备招抚我们,就没有必要先把那些贵族、士族的子弟们换走,而是应该赶紧与我们会谈,在会谈的时候了解我们的意图,然后讨价还价,即使谈不成,那再交换也不迟。而且,你们难道没有觉出这交换的条件也太公平了吗?他们这次吃了这么大的亏,就提出这么个小小的条件,这根本不像王府的做法。还有,如果他们有招抚我们的打算,就不会拖这么长时间没有动静,我们在被王府关押期间从看管我们的狱卒嘴里得知,国王现在的日子非常难过,每天都有无数的俘虏家属聚集在王府门前吵闹,还有不少颇有势力的贵族官僚直接找到国王施加压力,要求王府尽快与义勇军开谈,可是,国王却顶住压力置之不理,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事物反常必为妖,有这么多不正常的征兆,我想,即使还不能完全肯定王府会拒绝招抚我们,却已初露倪端,特别是有了政治制度这一根本矛盾,冲突早晚是必然的,我们不管怎样都应该有一点这方面的思想准备。”
听了这番条理分明、剖析入微的话,刘景世虽然觉得自己最后的希望已经变得非常渺茫,但还是对李春的表现感到欣慰,觉得他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仿佛是一块正在接受雕琢的美玉,渐渐焕发出耀眼的光泽,经历过这次的磨难,他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性格上都出现了一个质的飞跃,褪去了原来的青涩,已经真正成熟起来了。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人才,只有经受住无数的挫折和教训才会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