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如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充值、订阅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网站客服帮助您解决。客服QQ。

正文 第40章

作者:雅士|发布时间:2024-12-18 19:01|字数:1894

  但在说这个故事之前,老头还是先给我讲了讲有关鬼上身的现象。鬼上身,其实是一种迷信的说法,是说人死后的鬼魂通过某种介质附到了一个活人身上。这种介质可以是一种电磁,也可以是一种磁场或是人的意识能量(是否真存在这种东西,其实我也说不清楚)。

  而为什么会产生游灵依附到活人的现象呢?这里有一种说法,每个人都不可能是无求无欲的个体,故每个人无论是在活着的时候还是在濒死的那一刻都有可能还存在未能达成的愿望或冤屈。而游灵之所以会附到寄主身上,也正是因为他身前的愿望未能实现或是某种冤屈未能平反。

  大致说清了上身的原理之后,老头便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西南某省,由于当时的军阀都忙于混战,百姓的生活也由此陷入到了一片水深火热之中。

  但生活某些时候就是那么的喜欢同普通人开玩笑,因为连年的战乱,很多人都失去了以前赖以谋生的职业,由此,那里便开始出现了大批的流民。

  民有饥色,路有饿殍,十室九空,整个地区都陷进了一片混乱当中,而一场瘟疫的来临,更是宣告了很多人的死亡。

  面对这些,当局者却始终无动于衷,任由瘟疫的蔓延。终于,一场灾难爆发了。由于瘟疫的不断升级,城里破爆发了很多奇怪的事情,先是很多政府里很多平日里为非作歹的士兵莫名其妙的丢掉了自己的生命,而后又有很多人都说在当时省城的官邸里见到了不明数量的游魂。

  虽然平日里对这些鬼神之事不大信服,但当灾难蔓延到自己身边后,当时的那里的掌权者一时也慌了手脚。

  说起这位掌权者,也的确配得上昏庸一词,好事不干,脑子里整日就装着利益一事。但说到此人的出身,还真能称得上的个奇葩。

  只因为不满上级而领着手下的几个同乡兄弟兵谏了自己的老大,竟然就成了革命的功臣,新政府的领导者。可匹夫始终就只能是个匹夫,在他上位以后,马上便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敛财行动。

  现在,他终于也尝到了苦头,因为在此后的几日里,那些游魂终于找上了他的家门。为了驱灾避祸,他很快便从手下人的口中打听到了一个能人,也就是我们在上文里提到的那个义士。

  不过,事情的发展总不会是那么顺利的,在那个军阀头子第一次找到那位义士时,便遭到了对方的严正拒绝。但作为一个已经习惯了人人都得为他服务的狠角色,他自然不会那么轻易的放过那个义士。在扣押了很多人质作为要挟义士为他办事的条件后,那个义士最终不得不答应了军阀的所有要求。

  在军阀的府里呆了一阵子后,那位义士终于发现了游魂在军阀府邸出没的缘由。说到这个缘由,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因为祸根就出在我们上节所提到的血玉上!

  因为附着了一个恶灵,所以这块血玉自然就有了召唤了吸引周围魂魄的能力。也正因如此,城内才会出现如此之多的诡异现象。

  虽然已经知道了问题的根源,但那位义士当然不会这么心甘情愿的为军阀破解其中所藏的玄机。

  在精心的谋划了一番之后,义士让人将军阀叫到了自己的房间里,为他详细的讲解了事情的发生的缘由之后,他又给军阀提了几个破解的办法。当然,在他叙述中,他很巧妙的避开了有关血玉的事情。

  第二天午夜,义士准备了一场很大的法事,几乎用尽了自己的毕生所学,他终于成功的将那些游魂都转移到了那块血玉之中。

  之后几天里,军阀的府邸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而那个义士自然也得到了军阀的重赏。在离开军阀住所的那一天,义士假装好心的地让军阀将那块血玉作为护身符挂到了自己身上,说是能抵百病侵袭。可实际上,这正是义士的计策。

  而在领教过了义士的本领之后,那个军阀对他的话自然也是言听计从。在义士离开之后,军阀便将那块血玉作为随身信物带到了自己身上。

  果不其然,在事件平息了一个多月之后,那个军阀便忽然得了一场重病。最先是卧床不起,之后便向得了失心疯一般见人就咬,因此还断送了自己府邸里那一百多号随从和污吏的性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个疯子军阀也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义士的办法虽说是起了一定作用,但就像任何药物都会有自己的副作用一样,义士的办法也并非是十全十美的。

  因为并不知道血玉里其实已经收进了一个十分厉害的狠角色,义士的这一做法反倒是主张了那家伙的威力。不过,既然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再想着后悔那铁定是没用的了。

  但说到办法也不是没有,常言道,一物降一物,就如同自然界的食物链一样,再厉害的角色也会有其惧惮的天敌。被锁在血玉里的那个家伙也一样,虽然它的怨气已经让他成长为了顶级法师也不可对抗的恶煞,但只要找到一件法宝,制住它也不是不可能的。

  有了第一次的教训以后,那位义士自然也长了不少心眼。为了找到根除血玉里那个方法,他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大西南,访问了所有有可能和血玉有关联的部落。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他来到一个古彝民的聚居区时,他终于从当地人口中问出了一些眉目。

上一章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