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旭光说:“就是他不允许也得硬来。看样子,多尔衮没懂咱们的意思,他们要跟咱们玩儿真的。”
孙传庭叹了一口气,鞑子一向狂妄,要让他们不打,大概他们还不适应了。
炮声响了一夜,到了天亮之后,慢慢平息了。
鞑子的进攻不一定持续这么长时间,但是官军必须开炮给自己壮胆。
当然,鞑子看到这个形势,也就不敢进攻了。
吃过早饭,孙传庭和梦旭光他们在亲兵的保护下,小心地出去检查战场。
几千明朝官军慢慢向前推进,鞑子兵也不敢贸然进攻。
孙传庭和梦旭光到了这边的山脚下,山上的官军看到官军的大旗,也松了一口气,急忙跑下来见孙传庭。
听过汇报,孙传庭对梦旭光说:“鞑子果然不死心,也只好依先生之计进行了。”
梦旭光说:“就请大人掩护我们,我们得给鞑子来点儿狠的。”
孙传庭点点头,官军列开队形,就是什么乱七八糟的阵,把梦旭光他们挡在身后。
对面的鞑子兵虽然没有攻克明朝官军的阵地,但是也没有回到自己的军营,就在远处看着。
他们看到明朝的官军一下子出来了几千人,开始布阵,黑压压的人群一下子摆出十几里远,也有点傻眼。
但是,鞑子兵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因为鞑子兵擅长野战,明朝官军一旦离开城池,就得等着让鞑子兵砍脑袋。
所以鞑子兵一边急忙回去向多尔衮报告,一边等着看着明朝官军在干什么。
梦旭光他们在孙传庭他们的人墙的掩护下,开始挖坑。
到了这时,梦旭光通过随时翻看明朝军事典籍《武备志》,已经对明朝的武器系统有相当全面的了解。
梦旭光已经知道,明朝有十分发达的地雷使用系统。
这次梦旭光他们被崇祯派出来,别的东西没有,火药给得很足。
于是梦旭光就尽量使用这些火药,制造各种大威力武器。
于德香不在这儿,梦旭光他们那种能够打到一里地之外的炮弹不能做,做地雷还是容易的。
明朝的地雷制造起来比较快,是用竹筒装满火药,然后安装发火装置。
这种方法,跟井冈山时期的红军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明朝人的地雷比较火暴,一个地雷里边装20斤火药,10个地雷连起来用,一直布满2、3里远。
布这些地雷除了有人在远处点火之外,还有自发雷,是用钢轮点火的。
这种钢轮,就是梦旭光的打火机的那种原理,只要有人一踩上去,就会自己点火,引爆地雷。
官军也有跟随部队进行武器保障的工匠,这些人都认识梦旭光,都跟着梦旭光和于德香干活很长时间了。
他们都知道,道爷手特别巧,人没有架子。
所以,这些人跟着梦旭光,工作十分顺利,很快把成吨的地雷埋下去,把从官军的要塞下面到前面官军大炮的射程尽头的地方全都变成了雷区。
为了保险起见,孙传庭他们从老营出来的时候,还带着那种用马拉的大炮。
这是为了防备鞑子对他们发动突然袭击,活捉孙传庭。
这时孙传庭看到梦旭光他们把地雷埋好了,于是把大炮向前移动,慢慢向鞑子的军营那边推进。
鞑子兵看到这个黑乎乎的家伙,立刻感到眼晕。
鞑子兵虽然擅长野战,但是鞑子兵的野战是用骑射冲击官军的队伍,然后进行分割歼灭。
鞑子兵对官军的大炮始终十分忌惮,一看到汉人的大炮,就不由自主地向后退。
官军一边向前推大炮,一边慢慢向鞑子逼近。
两边是麻杆打狼两头害怕,全都提心吊胆地看着对方。
不过让官军们感到松了一口气的是,孙传庭并没有让他们继续冲击鞑子兵的队伍,双方移动了一阵之后,就不再前进,站在原地,互相大眼瞪小眼,对峙起来。
实际是,梦旭光他们在人群后面,悄悄埋着地雷,又把雷区向前推进了几百米,已经超出了官军的大炮射程。
可是,到处是地雷,官军要回家就麻烦了。
但是,现代战争的布雷,不会那么傻的。
雷区里边其实都暗藏通道,只是外人不知道而已。
所以电影里边经常演,打仗之前,大家都要抢防御图,就是这个道理。
梦旭光他们累得满身是汗,终于把官军阵地前面全都埋满了地雷。
孙传庭自己知道,他后退一步,就踩到地雷上。
他回头看看,梦旭光他们在有通道的地方插上了很多小旗,孙传庭暗暗松了一口气。
梦旭光对李光恩摆摆手,让他带着孙传庭他们从通道小心地绕过去。
几千官军用了比来的时候多几倍的时间,七弯八拐的,从鞑子兵的眼前消失了。
鞑子兵虽然觉得奇怪,可是始终没看出明朝的官军在搞什么鬼,只能傻乎乎地看着。
梦旭光他们把那些小旗拨掉,在留出来的通道上又埋上了地雷。
等到多尔衮带着人飞马跑来观察的时候,梦旭光他们已经后退出老远,根本看不见了。
多尔衮心下疑惧,马上派几个鞑子兵过去看看官军在那儿干什么了。
斥候骑兵慢慢走过去,他们的身影在多尔衮他们这边慢慢模糊起来。
一切正常,现场安静得近乎诡异。
就在多尔衮他们都觉得奇怪的时候,一声巨响,走在最前面的那个鞑子兵瞬间消失不见。
多尔衮他们呆呆地看着那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跟着被炸死的那个鞑子骑兵身后的骑兵,亲眼看到一团火光之后,前面不远处的人就转眼消失,也不禁吓得毛骨悚然。
他们不敢前进,为难地回头看着远处的多尔衮他们。
多尔衮派一个亲兵过来,询问出了什么事情。
几个鞑子兵互相看看,说不出一个所以然。
亲兵大怒,逼迫几个鞑子兵继续向前,看看前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几个鞑子兵硬着头皮又走了几步,这下看明白了,就在刚才那个鞑子骑兵消失的地方,地面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深坑。
梦旭光他们一次埋设的火药太多,爆炸瞬间发生,一次就把那个鞑子兵炸成了粉末。
因为没有经过炸伤,挣扎的过程,所以,所有人都没看出问题。
到了这时,鞑子兵也就明白,因为以前明朝的官军在辽东也搞过这些东西。
亲兵急忙跑回来报告:“摄政王,明国官军在那边埋了地雷,炸药太多,一下子就把那个家伙炸没了!”
多尔衮恍然大悟,对方拉开阵势,原来是要掩护后面埋地雷的过程。
《武备志》是辽东的茅元仪写的,这些稀奇古怪的地雷,他没少给鞑子用上。
多尔衮对地雷也不算陌生。
只是,在这种地方,他有点感到棘手。
如果是在其他地方,鞑子只要抓一些汉族老百姓,让他们在前面趟地雷就可以了。
可是,这时多尔衮他们已经退出了汉族地区,到了草原边缘,在上那儿找当炮灰的汉族老百姓呢?
没有这些炮灰,要通过地雷阵,就得鞑子自己用命来填了。
多尔衮有点着急,头晕的老毛病又开始犯了。
他把几个谋士和将领都叫过来,大家商量了一阵。
最后,大家商量的结果,不让人过去,那么就得牺牲牲畜了。
他们集中了一些马匹,在后面猛抽一顿鞭子,那些马被打得一阵疼痛,疯狂地向明朝官军的老营方向冲过去。
果然,他们才冲进去不久,就听见爆炸声接二连三地响起来,马匹果然踏中了地雷。
可是,这爆炸声有点奇怪,好像没有那么多的马匹,却有这么多的爆炸。
多尔衮他们急忙使劲盯着,就看见对面烟尘滚滚,火光闪闪,长达几里地的距离之内,爆炸连成一片。
多尔衮他们不禁暗暗惊心,这些汉狗,给我们准备了这么多的炸药哇!
那些马匹没冲出多远,当然全都被炸成了烂泥。
爆炸声渐渐平息,多尔衮他们仔细一看,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原来,对面竟然出现了一条长达几里地的深沟!
这深沟宽3米,深3米,什么骑兵也越不过去这样的障碍。
如果只是跳马的话,也许他们中间有人骑着好马,还能过去。
可是,如果是一支军队,要通过这样的防御,几乎是不可能的。
更何况,这样的深沟里边还有多少?
趟地雷的马匹已经完了,里边的地雷还没有清除,多尔衮他们就是从深沟上过去,到了里边,也还是要埋在其他的深沟里。
鞑子们不禁互相看看,这么说,咱们攻不进孙传庭的老营了?
多尔衮他们来到深沟前面,低头仔细看着。
他们知道,如果不是深冬,地面坚硬,这些炸药,肯定要炸出比这更可怕的深沟来。
对面的明朝官军够狠的,够坏的,比茅元仪厉害多了。
多尔衮他们看看对面的官军老营,在模糊的远山那边,官军老营只有一条淡淡的灰线一样的影子。
多尔衮一咬牙:“就是多付出几万的人命,我也要踏平了孙传庭的老营!”
----
这时梦旭光他们正躲在两公里外的树林中,用望远镜观察着这边。
梦旭光念叨着:“中间那个家伙,肯定是一个大官,是不是多尔衮哪?”
江春山他们都举着狙击瞄准镜看着,江春山说:“不认识啊!多尔衮这个名字听得多了,从来没有听说过他到底长什么样啊!”
明朝的情报工作实在太惨了,连这样的大人物的情报都弄不到手。
江春山说:“不管怎么样,反正这个地雷还真灵了,他们过不来了。”
梦旭光得意地一笑:“那当然,这是多少火药呢!要从这过来,得用人命来填!这次鞑子过不来,以后鞑子再从这边走,进攻大明的时候,也过不来!”
大家都知道,鞑子现在专门从这条路走,抢掠山西北.京。
所有人都笑了起来。
梦旭光说:“行了,多派人盯着,他们要是清理了地雷,就再给他种上几个,这次让鞑子发愁去吧!”
其他人又是一阵大笑,他们起身回到了孙传庭的老营。
因为军粮供应不上来,所以现在梦旭光他们每天只能吃两顿饭,还是喝粥。
梦旭光他们几个不敢多做体力活动,可是又不放心,于是到后面工匠营,检查做炮弹的进度。
于德香不在这儿,别人都不会,所以那种梦旭光发明的能够打更远距离的尖头炮弹是不能做了。
但是,梦旭光提议让他们做打普通炮弹的整装弹药,这个是能做的。
这种炮弹虽然射程不如尖头的,可是发射速度快,官军十分喜欢。
梦旭光正在低头检查,却听到背后传来了“轰隆”一声爆炸。
梦旭光吓了一跳,以为工匠失火了,火药爆炸。
可是,仔细一听,爆炸声从小镇后面连续响起,梦旭光一下子明白过来,是地雷!
梦旭光一想到埋地雷的办法,就在全军全面推广。
前面对付多尔衮的地雷,当然是他亲自去的,小镇后面,他也不会放过。
到了这时,梦旭光已经知道,在明朝,没有一个军队或者是官员值得信任。
他们必须防备任何危险。
果然,从小镇后面过来的人踩响了地雷,偷袭被发觉了。
小镇不大,后面城墙上面的官军的喊叫声很快在整个小镇传开了:“鞑子上城了!”
官军大乱。
幸好这是孙传庭亲自坐镇的训练有素的陕西官军,稍稍混乱之后,孙传庭首先大声下令,指挥官军反攻,其他下级军官也吼叫着向城墙方向冲去。
梦旭光急忙跑到前面,找到了孙传庭。
又是一通混乱之后才知道,原来洪承畴带着阿济格绕路爬过长城,到了洪承畴的一个门生做官的县城。
洪承畴的门生当即投降,于是鞑子兵冒充明朝送粮草的车队,从背后到了官军后面。
就在官军觉得可疑,询问这些人身份的时候,从四周包抄上来偷袭的鞑子兵踩响了地雷。
于是鞑子兵撕下假面具,开始攻城。
鞑子兵现在的攻城能力相当强,对于这样的小镇子,他们根本不放在眼里。
很快鞑子兵就直接冲到城头,跟官军厮杀到一起。
如果官军没有用大炮把鞑子兵阻击到远处,到了近战时候,官军就只剩下让人家砍脑袋了。
梦旭光他们正说话的功夫,鞑子兵打开了城门,攻城的主力部队骑兵进城了。
梦旭光和孙传庭就这么亲眼看着鞑子骑兵大呼着闪电般向他们冲来。
梦旭光终于明白为什么骑射胜过火枪了。
原来,网络上传说的骑射,其实是把所有的骑射混为一谈。
蒙古骑兵的骑射跟八旗的骑射并不相同。
蒙古典型的战术,是绕着敌人战阵盘旋,大量的向敌人阵型抛射箭支,使敌人的阵型出现混乱崩溃,再乘隙发动冲锋。
所以,蒙古骑射是环绕目标侧射。
这样,每个蒙古骑兵都带有200支箭。
而满清却是以正射为主,用于打开冲锋前的通路,骑射的时候,人从马头后面探出身子射击。
这样,八旗军队极为强调近距离的杀伤力,满清的箭是大箭重镞,而且弓力很强,弓稍用很大的木头来配重。
这样射出的箭一般射程只有30米,最大射程不过50米。
这种骑射可以借助马速增加箭的速度,命中率极高,而且在这样的近距离内,穿透力杀伤力很大,确保一击命中,而命中之后,敌人就丧失战斗力,从而打开冲锋的缺口。
所以八旗的骑射用不了几支箭,鞑子兵的箭囊里一共只有30支箭。
这也是因为这种战术的需要,因为在冲锋时,马的速度会很快,可能也就会射几支箭,就冲到对方面前,必须弃弓用近战兵器了。
匈牙利――就是匈奴――的“国宝”,一个射箭大师,发掘出古代骑射的技术,根据这种技术,可以做到在20秒内射出12支箭的速度。
也就是说,如果换算下来,这种射击可以达到每分钟36发的速度。
想想看,1956年,中国仿制苏联的AK步枪的56式冲锋枪,它的战斗射速为:
点射每分钟90――100发,单发射击每分钟40发。
而这时这种骑射的速度极快,不仅射箭快,马的冲击速度也极快。
最快的赛马时速为每小时60公里,战马最差也能达到50公里左右。
而为达到最高速度,战马一般会在150米距离上加速,在50米时达到最高冲锋速度。
就是说,骑兵冲锋时候,会用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冲过50米。
在这个距离上,八旗骑兵会同时以每分钟36发或者低一些的速度迅速射出几支箭,瞬间打倒他们对面的一切人。
而对比起来,明朝军队的火枪在100米距离上开过一枪,正在手忙脚乱地装填火药,鞑子兵已经到了面前,举起大刀砍下来。
梦旭光终于见到了真正的骑射,他不禁大惊,心想,完了,大势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