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江苏人,在大学的时候就特别的喜欢玩咖啡,之后一直都希望从事这个行业,在进入这个行业的途中我依旧的比较的幸运,没有什么具体的大磨难。学校比较的宽松,只要是给钱,你就能拿到毕业证,考试什么的也包过,所以我有很多的时间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在大学的这段时间,在外面打工的时间一直都比在学校呆着的时间长。我在这段期间有很幸运的遇见了我的第一个老板,是个台湾人,在我上学的地方开了一家不大不小的咖啡店,店里所有的材料都是他从台湾那边直接带过来的,很多的成品也都是用台湾的制作方法直接现做出来的,在当地也特别的受欢迎。我在那个店里做了大概半年的时候,老板开始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了我,从制作到销售到服务员都是我一个人,他在那个时候就开始不来店里了, 只是一个月来拿次营业额。也许他知道我是大学生,所以在心机上面都不是很成熟,不会出现贪污的现象,实际上我确实也没想过那些事情,只是很认真的学习他交给我的咖啡的知识。在当时我就知道,大陆的咖啡技术基本都是靠台湾那边流传过来的,本地是没有什么具体的咖啡技术的,而台湾那边的技术都是靠日本流传过来的,加上当地人的微微的改动,因为台湾的咖啡气氛已经开始变的成熟,所以他们的技术也十分的多样化,和我们大陆的制作方法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我就一边买大陆的咖啡书籍学习,一边融合台湾老板交给我的办法。在我上学的那个地方也算是小有名气的一个咖啡师。
之后还有很多的其他店面过来请我过去,但是我也都坚决的推辞了,我是个比较知道感恩的人,这个老板教了我很多东西,我不会就这么断然的离开的。在这段时间我接触的仅仅只是在虹吸壶方面的知识,然后是滴滤壶,其他的咖啡知识都很少。但是这也够我自己学习的了。当地的很多咖啡爱好者都喜欢聚集在我们店聊天,加上我是个交流比较有的技巧的人,所以店里的生意也开始变的越来越好,老板也别的开心,来的时间就更少了,后来直接是半年才来一次,这期间的所有营业额都让我银行汇款给他,同时我的工资也开始转变成底薪加提成的方式来拿,这在但是或者是现在的大学生收入中我算是很可观的了。时常在他回来的时候还会带一些台湾当地的咖啡书籍给我,我知道这些都特别的难买到,在大陆和台湾都还不算沟通无碍的年代,这些原版的台湾书在我们大陆一本都要上百块钱,我自己以前也买过一起台湾的咖啡杂志看,一本都要200快,特别的离谱。
我从自己喜欢咖啡到我自己真正的以咖啡为工作真的一点都没有遇见过什么波折,我只是单纯的喜欢,然后单纯朝这个方向去接近,竟然就真的进来了。很多其他的咖啡者进入咖啡界的时候都特别的苦逼。
我有一个朋友也是玩咖啡的,他是在大学之后实在找不到工作的时候突然间顿悟,他说他要按照他的理想去实现自己的价值,不要在像其他人一样为了生计被赶鸭子上阵一样的去找个谋生的工作,之后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之后他开始寻找咖啡师或者学习咖啡的工作,但是总是那么的不如意,在去一家咖啡店的时候,别人都会让他先洗3个月的盘子,之后开始教他一些比较肤浅的东西,就这样熬了整整一年还是没怎么具体的学会什么,他决定换工作然后来和我商量,我说咖啡店其实都有自己的一套,不是打着咖啡店牌子的咖啡店都是做咖啡的,就像不是所有的理发店都是真正理发的一样,你在选一家咖啡店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挑准了,这就存在一定的运气,你要挑有技术含量的咖啡店,同时那些有技术含量的咖啡店的老板都是写真正玩咖啡的人,这些人虽然不算是些玩艺术的人,但是都还是会有点自己的清高,他们也会挑剔你的条件,然后我又告诉他,最好的状态其实是那些出品比较单一的纯咖啡店,他们只做咖啡,但是这样的点基本都很小,你就不要在去大的咖啡店去找机会了。他就真的找了个比较小的咖啡店,但是人家又嫌他的悟性不是很高。做咖啡这样的技术虽然和熟能生巧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在有些时候还是要一定的悟性的,就好像是之后我接触到的意式咖啡拉花一样,这就需要很好的悟性,你的双手的协调度要好,你要有很好的感觉,有的时候你的感觉比你的熟能生巧来的效果会更好。所以他又选择换工作,折腾来折腾去的最后去做了销售人员,工资待遇的还算不错,但是出于一种不甘心的心里,之后的他一直都闷闷不乐,特别的纠结于那个咖啡店老板对他的评价--"你没那么好的悟性,也许你不是太适合做咖啡这个行业,先天性的气质不够,后天的气质只会让别人说你在装逼,这是件对你来说很不公平的事情,也许你很努力,但是有些事情不是你努力就能有收获的。"我觉得那个老板说的是有点对的,也许真的是我比较的幸运。
我的整个大学好像都是在那个咖啡店度过的,在每个学习末了的时候,会拿出一部分的工资上交给学校,让他们帮我把补考什么的通关,或者是把平时因为缺席课程所扣的学分也给补上来。而我就完全的把精力都放在了咖啡上面,有很多的时间去了解咖啡的历史,咖啡的选购,咖啡的做法。很多时候我的朋友都说我身上有股很浓的咖啡和牛奶的味道,我想着也是我常年泡在咖啡堆里的原因吧。等到我顺利毕业之后,我继续在这个店里待了3个月,直到家里人开始催促我快点回家,家里在那个时候都特别的担心我的状态,我们家是个相对很开放的家庭,我有什么事情都会和家里说,比如我的状态不是很好,我的朋友特别的少,我基本都不怎么出门,不喜欢和别人哪有太多的瓜葛,一心想着我终究是个外地人,我最终还是会回到老家,之后就不会在回到这个城市,就像是个影子一样存在的人。
回家之后的整个人都出于一种特别迷茫的状态,我想很多在外面生活过后在回到家乡的人都是这个状态,习惯了自己,习惯了外面的世界,习惯了很多在家乡没有的生活方式,在回到自己的家里会觉得一些都有了一个句号,这会让自己多少的不适应,那种空虚感和无限空旷的感觉是很多人都会有的。这个时候的人们开始重新的定位自己的人生,但是定位这样的想法不是你想想就够了的,你若是不迈出家门出去找找机会,或者是重新的从头开始的话是很难有个质性的进步的。而我在那个时候就处在这样一个比较尴尬的阶段,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知道自己会做什么,一心还想着去外地看看。很奇怪的认为如果要想做自己,就只有在外地实现,毕竟我们都还是些小城市的小人物。
我把我的生活重新的规划,希望能快点的摆脱出各种的阴霾,但是事与愿违的总是会闷闷不乐,直到我真的实在受不了了,便开始踏上了南下的火车,混混顿顿的到了广东,我其实一直都很喜欢这边的城市,有着沿海的特有开放感,有很自由的气氛,我在广东找到了一家咖啡店继续我的学习道路,租下了一间很小的房间,和我在广东仅有的一个朋友,石头是我在大学时代认识的一个朋友。人在外面的时候都会特别惺惺相惜那些和自己一样的外乡之人,我们都有着自己敏感的自卑感,在收到本地人的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时就会觉得收到了很严重的歧视。由此我们相识。
她在一家纸箱厂当会计,而我在一家咖啡店打工,都是那么的渺小,广东的天气特别的燥热,我们租的小房间里没有空调,只有大大的蟑螂和一阵阵的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