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玩意儿用好了就是泼天的富贵,用不好,够枪毙自己一百年的。
借侍卫的腰刀把脸上的胡须剃个干净,二十一世纪的饮食不管健康与否,至少把陆飞养的白白胖胖,换上新衣裳倒也一表人才,可惜头发半长不短很是尴尬。
上次交流过后,在剩下的回航旅途中,陆飞和朱棣谈到即将前往的凤阳,倒也提出几条容易实现的利民计划,听的朱棣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飞到那里实验一番。
有一天朱棣发现陆飞的毛笔字之后,狂笑了一通,把陆飞羞的差点跳海。羞愧难当的陆飞躲到厨房,烧了半天柴火搞出了几根合用的炭条,这才扳回一城,好歹也练过几年书法,毛笔不成,硬笔书法还能写出几分韵味,引得朱棣赞不绝口。
将毛笔炭笔的优劣做了个详尽的对比之后,朱棣对陆飞的信心增长不少,毕竟有了一样实物例证,陆飞的那些言论才有可信的基础。
这批船队是为了搜救朱棣由沿海的官员临时组建,陆飞提出既然是下乡体验生活不如从现在开始,然后就拉着朱棣和这些船上的船工聊起天来,朱棣也是不无不可。
这些船工被征召过来只知道控船出海,根本不知道这次出海的目的,看着朱棣和陆飞两个无拘束、气质佳的年轻人只以为是哪家的公子,根本不可能想到朱棣的皇子身份,所以聊起天来倒也顺畅。
一个老船工说远海里面有魔鬼,会在所有出远海的船上散播瘟疫,得瘟疫的人都会口齿流血很快的死掉,非常恐怖。
陆飞知道这是坏血病,解决起来也挺简单,就算是没条件大量储存新鲜蔬菜水果的船上,也可以用种豆芽来解决,因为那根本不是瘟疫,只不过是因为太久不吃新鲜食物造成的坏血症,只要补充维生素就可以了。
朱棣和船工都不太相信,陆飞知道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也不敢胡吹牛皮,拿出做毕业论文的严谨态度多方位分析例证,最后总结道:就算这个方法解决不了问题,多带些能种活的豆子也没什么损失,毕竟豆子也是可以当粮食来吃。
朱棣看问题的方式和常人不太相同,虽然对陆飞的论证过程依然持怀疑态度,但还是全盘接受他的建议,以官方的形式将这个建议永为定例。
理论虽然不太懂,但是朱棣懂得看人,他发现一向浮夸跳脱的陆飞这次是用非常认真的态度来设法说服别人。
陆飞还建议官方出资来绘制海图,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出海的效率和减少出海的危险。
朱棣却叹息如今读书人太少,全拿去当官都还不够用,哪里有人愿意做这等工作,对于陆飞的建议只能尽量推行,具体能够实现到哪一地步就不得而知了。
害的陆飞连叫鼠目寸光,说当官不过一时爽,贪污受贿被抓还要被杀头,如果谁要是将大明周边的海图绘制完成,最少也能流芳百世永垂青史。
在海岛上陆飞不过是假想自己遇到了“朱棣”,谈天说地的时候不过为了看看他受惊崇拜的表情,而且也见不到实物实景,只是一味的胡吹乱侃。
如今确定了穿越一事,新奇中带着惊喜,看到听到什么事情都恨不得参一脚,不为营造什么高人形象,只是压抑不住心中兴奋罢了。
一路航行下来,朱棣对这位“陆兄”的印象一日三变,从一个可能有些真本事的大话精到有自知之明的大话精再到当真有些真本事。等到陆飞参观完整个船队兴致勃勃的提出简易六分仪之类能够改良航海出行的工具的时候,朱棣已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难道他说的那些东西都能够实现?年龄不比自己大多少岁,哪里学的这一肚子知识?他真的是我大明子民吗?这样的人真的能为我大明所用么?
铁矿石提炼出来直接就是精钢,而且一炉千万斤,还有那比弓射速快比弩威力大的火统,轻便到可以用驴子拉着到处跑的超远程火炮,亩产千斤的粮食,用沙子烧出的透明琉璃等等等等。
这些东西随便能出现一样,都能大明的实力提升非常多!
赚钱的琉璃朱棣没有太大兴趣,让老百姓吃饱饭这种事情是父皇和太子的事情,但是能够改变战争形态的火统火炮倒是让朱棣充满热情,还有能够轻易获得精钢的冶炼方法也让朱棣难以忘却。
搜遍船上的侍卫还真让朱棣找到一把火统,试射了一次差点把陆飞眼睛熏瞎。
找了个懂行的人一问,这东西原本还是元朝的铸造局制造而成,现在大明的工匠只能仿造,成品比这把还不如,刚才试射没有炸膛算是陆飞运气好,吓得陆飞差点把这东西扔到海里。
陆飞看这把火统上面还刻有时间和序列号,才知道原来这个时代早已经有能力规模化生产火统,只不过受射程射速的影响,军队一直没有大规模装备罢了。
关键是这个时代对火药的研究还停留在“古方”上面,没有弄清楚真正决定让黑火药威力的东西只有硝硫碳三种,里面不知道为什么掺杂了乱七八糟的许多无用的东西,所以威力很难提升。
至于火炮,都是蹲踞在城墙之上,威力虽然巨大,但是射程有限而且容易炸膛,震慑作用大于实际用途,根本不可能像陆飞说的参与对战。
说说笑笑很快回到陆地上,下了船,自有人员快马加鞭去和皇上报喜,而自知理亏的朱棣,大度的没有为难当地官员,拿着一大堆压惊的礼物,在一众大小官员欢送下直奔凤阳而去。
对凤阳的印象只停留在花鼓戏和农业“大包干”上的陆飞,没想到这个时候的凤阳是如此的风光。
朱元璋建国后和一干淮河地区的将领都想着衣锦还乡,大家一拍即合的在凤阳这里建了个明中都,意为中天而立之都,可不是一般的繁华,一直到现在还是到处都在搞建设,全国的能工巧匠都汇集于此。
之前陆飞还想不通,为什么朱棣去自己的封地之前,还要先来这个地方受受教育,单纯的上山下乡再教育有点说不过去,现在才明白过来,哪家的爹也不舍得自己的孩子受一点苦,更何况人家是皇上。
赶赴凤阳的路上,朱棣就开始处理大大小小无数事情,没空搭理陆飞,只是把自己的侍卫朱大刀派来伺候他免得陆飞惹上什么麻烦。
陆飞再次感慨自己不是当官的料,不过也落得清闲,日日观赏这还没有被污染过的山河美景,公费出游,快乐莫过于此。
朱大刀是个孤儿,原本是要阉掉送进宫的,但是朱棣嫌皇宫里闷的慌,自己在外面弄了一个庄子养一群小孩儿陪自己玩打仗游戏,有一次出宫的时候看到了即将送去阉割的他,就顺手救了他的小弟弟一命,这小子也争气,在朱棣的庄子里日日打熬身体勤学苦练,放翻了不知道多少个教头,而且还有余力读书认字,让他去参加考科举的话状元不敢说,中个秀才一点问题都没有,所以被朱棣带到身边成了贴身侍卫之一。
这样一个人才如今被派来伺候陆飞,这面子给的不可谓不足。
临入凤阳,陆飞打算代朱棣下乡体验生活,顺便考察一下哪里适合建他们俩的实验室。朱棣想想把这样一个大嘴巴带在身边也有诸多不便,就没有反对。
给了陆飞一封手书,嘱咐他说选好地点之后拿手书去寻当地官员就可以得到支持,一定不要因为财物问题耽误了实验的进程。万一有什么不便的事情需要解决,只需差大刀去办就行。又递给陆飞一封银子,嘱咐了大刀两句,这才放心放陆飞离开。
陆飞辞别朱棣,下了大路和朱大刀两人沿着小路开始凤阳考察之旅。
此时的凤阳所辖范围比后世的凤阳县大了不知多少倍,陆飞也没有真正想溜个一遍的意思,只不过航海归来之后和朱棣相处有些别扭,不愿再长时间呆在一起罢了。
有朱棣开的特别通行证,陆飞一路自然畅通无阻,婉拒了沿途大小官员的各种宴请,终于寻了一个合适的地方才停了下来。
这个地方叫大王村,村民世代都是工匠,人才储备基础较好,村子北头更是有一条水流甚急的小河流过,对陆飞接下来的工作大有帮助。
吩咐大刀在当地官衙做报备,自己独自缓步走进大王村。
帝国初立,百废待兴,这里又在大兴土木,按理说这个出产能工巧匠的村子应该欣欣向荣才是,但是陆飞逛了一路居然没有发现几个人在,就连地里的庄稼被太阳晒的萎靡不振也没人浇水,让陆飞大为惊奇。
陆飞好不容易在河边找到一个打水的老人家才问得清楚,原来劳力都被征走,只留一村的老人小孩儿,如今地里庄稼正是需要浇灌的时候,却没有足够的劳力去做,只能眼睁睁看着地里的庄稼一天不如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