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如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充值、订阅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网站客服帮助您解决。客服QQ。

正文 第五十三章 现代小人很吃香

作者:超级老爸|发布时间:2018-05-31 16:56|字数:3701

  刘志浩是一家公司的策划总监。有一次,他在上司那里受了莫名其妙的批评,心里觉得冤屈,就跟自己的同事黄春明倒起了苦水。黄春明善解人意,一边对他表示理解,一边痛陈这位上司的斑斑劣迹,说得志浩心里暖洋洋的,于是两人热乎得就像一对亲兄弟。

  几天后,刘志浩刚进公司就被上司叫去,宣布免去他策划总监的职务,改由黄春明担任。刘志浩实在接受不了这样的决定,就懊恼地离职了!后来才知道,原来黄春明在背后偷偷告了他一状,把他们那天的谈话添油加醋告诉了上司。这位上司又恰巧喜欢偏听偏信,于是就决定让黄春明取代他在公司的位置,这个位置黄春明眼红很久了!在名利与心机面前,友情竟是如此不堪一击!

  黄春明是一个标准的伪君子,表面上跟人打得火热,好像可以“抛头颅洒热血”,但突然就会背后一刀,让你死得非常难看。这说明伪君子比真小人更可怕。真小人容易分辨,他们或不讲道理,或刁钻泼辣、蛮横粗暴,赤裸裸的卑鄙无耻,让我们未见其人,先闻其味,有足够的时间事先提防。伪君子就不同了,挂着正派的面具,说话做事挺有“道理”,让你难辨真假,极容易上当受骗。

  我们再来看一看陕甘地区抵抗金军的这段历史,当时,领导陕甘义军的有两人,一是宋廷派遣的节度使张浚,一是长期驻守陕甘地区的名将曲端。在围绕如何抵御金军的问题上,张与曲产生争执,结果,二人立下军令状,谁输了就要把人头献上。张是一文臣,从未领军打过仗,但刚愎自用的他不肯接受曲的合理建议,结果,40万宋军被金军的数万铁骑瞬间击溃。侥幸逃脱的张不思悔改,反而鸡蛋里挑骨头,抓住曲的一首充满忧国之情的诗(大意是:不肯西北创帝业,反向东南泛舟行),污蔑其谋反,最终在毫无罪证的情况下擅自将其杀害,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曲利用军令状来取自己的狗命。在曲端被害一事上,助纣为虐的还有在和尚原、仙人关等战役中大败金军的名将吴玠。

  原本只以为南宋初年的冤案只有岳飞一件,没想到真实的历史却是这样的残酷!如果说岳飞被害是由于他不懂得揣摩宋高宗心理、惹得圣怒的话,那曲端被害,则完全源于他身边有着一群“小人”。

  “小人”,意指人格卑鄙的人,在古人看来:心口皆是是君子,心口皆非即小人。对待一般的小人,大家还晓得要防他,惟有言称尧舜、心同桀纣、口誓山海而心怀陷阱的人,最是难以测度了。这种口是心非的伪君子,事君必定不忠,事亲一定不孝,交朋友必定不讲信用,对待部属下人也一定不讲道义,这种人乃是小人中的小人!

  在我看来,小人可分为三个等级:

  一是由忌生恨型,这是小人的初级阶段。对于身边的比自己强的人,大多数人都有一种嫉妒的心理,但很多人能够正确地自我疏导,将嫉妒转化为迎头赶上的动力,但却有极少的人,由忌生恨,走向了极端,始终怀着一种幸灾乐祸的心理,恨不得你喝凉水都塞牙、走大道都栽跟头。

  二是暗中使绊型,这是小人的中级阶段。如果说处于初级阶段的小人只是心怀怨恨的话,那这个阶段的小人就走向实践了。他们会在一切可以利用的场合、一切时机,向他人、向上级散播自己嫉妒或怨恨的人的谣言,做损害别人利益的事,但又怕被诬告、被打击之人发现,因而总是鬼鬼祟祟、见不得人。一旦被嫉妒或怨恨的人走了霉运。落到他们手上,必然没有好果子吃,但在行事时又总是遮遮掩掩,找借口、找托词,摆出一副于己无干的样子。

  三是恣意妄为型,这是小人的高级阶段。小人,一般都是眼中只有自己的私利,而没有什么别人的正当利益和所谓的公共利益。一旦他们得势,成为红人,掌握权利,必然是恶形毕露,藐视制度、贪赃枉法、损公肥私、打击报复,一切恶行都能在他们身上找到,原本夹着的“尾巴”也就完全垂了下来,一副张牙舞爪、血口吞人的豺狼模样。对于昔日自己的竞争对手、仇人,哪怕是仅仅有过小过节的人,也毫不手软,必打压到底而后快。这也正是我们常说的“小人得志”。

  如今社会,即使民主法制日益健全,但小人依然层出不穷。没事散布谣言或写个所谓的匿名举报信是他们的最爱,只要看到比自己过得好的、自己不顺眼的,哪怕与自己“八竿子搭不着边”,也必臭之而后快,而不管别人死活。由此可见小人的可怕。

  那么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究竟是何心态?

  常听人循循善诱地教导别人:宁可得罪君子,不要得罪小人。初听并没有深入地去思考这是为什么,可听得多了,就不由对些关注起来。细一想,不由一愣:这其中反映的究竟是哪门子哲学?

  所谓君子,在一般人看来无非是讲信用、守规矩、有修养、负责任的人,他们并不计较太多的东西,心胸宽广,为人正直善良,而且骨子里应该是敢作敢为的人。而小人则应该是不讲信用、不守规矩、没有教养、不负责任的人,他们心胸极度狭窄,凡事只要不利于自己,就找各种理由贬低他人,抬高自己,属于不敢做不敢当的人。正是有了这两种人存在,于是戏剧性的一幕就出现了:大多数人喜欢君子自己却不愿做君子,讨厌小人却又处处模仿小人的作为以求自保,于是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就由此有了广阔的市场。

  追溯起来,小人自古有之。早在西周时期,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就有此称谓。春秋时将统治阶级称为“君子”,将被统治者的劳动生产者称为“小人”。春秋末年以后,君子、小人逐渐成为有德者与无德者的专用称谓名词。例如,《管子牧民》说:“信小人者失士。”《荀子劝学》也说:“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就又有了新义:就是那些行为不正派或见闻浅薄的人也是另类的小人。不过还有另外的使用:古代对自己的谦称,晚辈对长辈的自称都可用小人,显得自己谦虚、恭敬、有礼貌。但我们现在所说的不是后一种,而是前者。

  小人究竟有何害处?笔者细细分析,觉得小人有三大害,十大特质。

  所谓三大害。其一,小人无德。德统天下,德安民心,而小人则恰恰缺乏这点。什么礼义廉耻,什么至爱人伦,在他眼里统统算不得什么。

  其二,小人误国。小人入室,轻者吵闹不休,鸡犬不宁,重者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有这么严重吗?不信可看历史。春秋战国时,一些国家信任小人连国家都灭亡了,史书都有记载。你不主动接近小人,小人还想方设法接近你呢,给你套近乎,给你灌迷魂汤,一旦入了扣,那可是上贼船易,下贼船难,没来由辱没祖宗。小人的能量由此可见一斑。

  其三,小人心恶。小人记仇,报复心极强,而且深深埋藏在心底,甚至深入骨髓,须臾不忘,等到机会已到,立刻跳出来,睚眦必报。看到、听到、读到的小说、故事、报道中皆有此结论。即使你对小人有恩,小人也认为你是应该的,合理的,自然的。小人的胃口大着呢,你对他的好处根本看不在眼里,更不放在心上。过后忘记那是必然的。假如你有一点没有满足小人的要求,报复不知何时就会落到你的头上。

  十大特质。一是事事顺我意而言,一味的阿谀奉承,马屁拍的极响,迷魂汤紧灌,小人也,急远之。二是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转眼又是一套。当面说得天花乱坠,背后我行我素,非小人而何?三是疑心特重,总怀疑别人有什么不可告人之秘密,总觉得别人有什么事瞒着自己,总觉得自己受委屈,总觉得大家伙欺负自己一人。总之,怀疑一切,不相信任何人。四是狗仗人势,对上一副笑靥嘴脸,对下一幅好似谁欠他几万块钱般的黑脸,拿着鸡毛当令箭,小人也!五是嘀嘀咕咕,擅长向领导打小报告,对张三说李四,对李四又说王五,反过来又做好人,小人之性也。六是小人无耻。见荣誉就抢,见困难就躲,有了问题,肯定是别人的;出了成绩不用问,先表白的必定是他,七是小人想升职,就不惜一切代价踩着别人的脑袋向上爬,甚至用别人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子。八是小人说谎,瞎话编的比真的还象真的,让人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善玩数字游戏,好做表面文章。连上级都迷糊了,下级又怎么样?九是小人有才,但不用在正地方,用老百姓的话说,与俺想的不是一路。君子琢磨事,小人专门琢磨人。干事的肯定出错多,不干事的光念咒,说风凉话,此是小人所乐为。十是小人心理扭曲,阴暗,妒忌心盛。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别人好了就眼气,怀疑别人升职是送了礼,别人住新房是用受贿钱买的;别人比自己差了,就极尽嘲笑之能事。

  由此,人们常说,不要得罪小人,宁可去得罪君子。在笔者看来,这又是一个误区。为什么要得罪君子?无外乎君子不计较这些,但不计较你就去得罪他?这个道理讲不通吧。说到这,我想到了一个智力测验题:十个孩子在铁轨上玩,其中一个孩子觉得在新轨上玩不安全,就独自到废弃的轨上玩,另九个孩子开始嘲笑他胆小。突然间火车来了,司机面前有两种选择:一是从新轨上走,会碾死九个孩子,从老轨上走,只会碾死一个孩子。怎么办?许多人都说还是牺牲那一个孩子吧。为什么要牺牲这个孩子?我觉得这就是一个误区,只有这一个孩子懂事,其他的九个孩子是有过错的,为什么自己的过错要让这个懂事的孩子承担,这不公平!

  所以我说,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这种做法,一是透视了人们对小人的蔑视,二是反映了人们对小人的无奈,三是折射了人们对小人的纵容与包庇。这种心态其实是要不得的。试想,把君子都得罪光了,留下的不都是小人的天下吗?实际上,只要我们勇敢地站出来与小人斗,合理地斗,小人会没有市场的,只不过我们远没有达到团结一致的目标,所以小人才会利用这种心理肆无忌惮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报复自己想报复的人。

  如何与小人相处,是做君子还是做小人,要如何去面对那就是大家的事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