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如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充值、订阅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网站客服帮助您解决。客服QQ。

正文 第十五章 疑惑

作者:唐家康少|发布时间:2024-12-27 22:52|字数:2036

  朱元璋看着朱标真诚的表情,心中更加疑惑。

  难道日记中的一切都是假的?

  那日记本到底是谁的?

  他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静:“哦?

  那标儿觉得,这皇位该如何坐才算稳当?”

  朱标一怔,似乎没想到朱元璋会突然问出这样的话来。

  他沉吟片刻才缓缓开口:“父皇正值壮年,这皇位自然是坐得稳如泰山。

  儿臣只愿尽心辅佐父皇,为大明江山社稷贡献绵薄之力,从未有过他念。”

  朱标的回答滴水不漏,态度诚恳看不出丝毫的异样。

  朱元璋心中稍安,但依旧无法完全放下心来。

  他还需要继续观察,继续试探。

  “你能这么想,朕心甚慰。”

  朱元璋轻轻拍了拍朱标的手背,又闲聊了几句家常,便起身告辞。

  离开慈宁宫,朱元璋心中的烦乱却更甚。

  他不知道该相信谁,他想起日记中那一句句狂妄自大的话语,那些对朝政的指点,

  对大臣的评价,以及那隐隐透露出的对皇权的渴望……

  这些话语与他平日里所见的那些儿子们,没有一个能对得上号。

  可是那日记本又真真切切地出现在他的面前,上面的字迹,他越看越觉得熟悉。

  忽然一个名字闪过他的脑海——朱桢!

  朱桢他的第六个儿子,那个从小就聪慧过人,却又让他捉摸不透的孩子。

  朱元璋在脑海内翻找日记,发现其中言语和六皇子朱桢很像,难道是六皇子?

  朱元璋回到乾清宫难以入睡。

  他开始回忆起与朱桢相处的点点滴滴。

  他想起朱桢小时候的聪慧,五岁能诗,七岁能赋,时常语出惊人,连那些饱学鸿儒都赞叹不已。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朱桢却渐渐变得沉默寡言,与他这个父皇也日渐疏离。

  他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缠着他问东问西,也不再与他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他就像一颗蒙尘的明珠,将自己的光芒深深地隐藏了起来。

  朱元璋越想越觉得心惊,难道那个日记本真的是朱桢的?

  难道他一直都在韬光养晦,暗中积蓄力量等待着有朝一日……

  不,不可能!

  朱元璋猛地摇了摇头,试图将这个可怕的念头从脑海中驱逐出去。

  可是这个念头却像生了根一样,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他决定召见朱桢,他要亲自试探这个儿子,看看他到底隐藏了多少秘密。

  “来人!”

  朱元璋的声音在空旷的寝宫中回荡,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和焦虑。

  “皇上,有何吩咐?”

  一名贴身太监躬身走上前来轻声问道。

  “传朕旨意,明日早朝后,让楚王朱桢单独留下,朕要与他……好好谈谈。”

  “奴才遵旨!”

  太监不敢多问,连忙领命而去。

  朱元璋一夜未眠,他不知道这次谈话会带来怎样的结果,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面对这个让他既骄傲又忌惮的儿子。

  第二日早朝。

  金銮殿上。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躬身肃立。

  朱元璋高坐龙椅之上,心不在焉地处理着政务,目光却时不时地瞟向站在一旁的朱桢。

  今日的朱桢身着一袭亲王蟒袍,腰间佩戴着玉佩,头戴紫金冠,显得格外精神。

  他神色如常平静地站在那里,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这让朱元璋更加捉摸不透。

  早朝很快结束,群臣陆续退去。

  朱元璋按照计划开口道:“楚王留下,其他人退下吧。”

  大殿之上只剩下朱元璋和朱桢父子二人。

  气氛瞬间变得异常凝重,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朱桢缓缓上前,跪倒在地,叩首道:“儿臣参见父皇,不知父皇留下儿臣有何吩咐?”

  朱元璋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仿佛要将他整个人看穿。

  大殿内静得可怕,只有朱元璋沉重的呼吸声和朱桢轻微的心跳声在回荡。

  良久朱元璋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沙哑:“桢儿,你可知罪?”

  朱桢的身体微微一颤,但他依旧保持着镇定,缓缓抬起头来,目光平静地看着朱元璋:“儿臣不知,还请父皇明示。”

  “哼,你当真不知?”

  朱元璋冷哼一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一步一步走到朱桢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

  “你可知朕最近得到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日记。”

  朱桢的瞳孔骤然收缩,但他很快就恢复了正常,依旧平静地说道:“儿臣不知父皇所指何物。”

  “是吗?”

  朱元璋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那朕就提醒你一下。这日记里,写满了对朝政的议论,对大臣的评价,甚至……还有对朕的不满!”

  朱桢的脸色终于变了,他猛地抬起头来,看着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慌乱。

  但他很快就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依旧保持着镇定:“父皇,儿臣从未写过什么日记,更不敢对父皇有任何不满。

  这其中,定是有什么误会。”

  “误会?”

  朱元璋的声音陡然提高,“你觉得这是误会?

  那好朕就给你一个机会,你把这日记的内容,给朕解释解释!”

  说着,朱元璋从袖中掏出一本册子,扔到了朱桢面前。

  这本册子正是那本神秘的日记的手抄本。

  朱桢的脸色变得惨白他颤抖着双手,捡起地上的册子,缓缓打开。

  他的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这本日记怎么会落到父皇的手中?

  他明明将它藏得那么隐秘,怎么会被人发现?

  “怎么,无话可说了?”

  朱元璋的声音冰冷刺骨。

  “你还有什么可狡辩的?”

  他缓缓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然后猛地睁开,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父皇,这日记的确是儿臣所写。”

  “好!好!好!”

  朱元璋怒极反笑,连说了三个“好”字。

  “你终于承认了!

  朕倒要听听你这日记里到底写了些什么大逆不道的东西!”

  朱桢缓缓跪直了身体,目光坚定地看着朱元璋:“父皇,儿臣所写,皆是肺腑之言。

  儿臣自幼熟读圣贤书,深知为君之道为臣之道。

  儿臣所思所想皆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为了父皇的千秋伟业!”

上一章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