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我就会和母亲一起再次搬回紫禁城去居住,不过,我的住所不再是和母亲一起,她住正宫,我住别院,而是我去了乾清宫,母亲的宫殿也就会变成“慈宁宫”或者别的。
也就是说,以前在皇宫里,我们只是看客,等我们再一次进宫,我们就会成为真正的紫禁城的主人,也是全天下的主人。
“是,孩儿知道,孩儿只是想为母亲多带来一点欢乐!”这话说的是真的。
“小五的心意,为娘的心领了!”
自始至终,母亲都是一个农家孩子,在血雨腥风的后宫里甘于平凡。这是我母亲的痛苦,也是我母亲的幸福。又有几个人在后宫腥风血雨中笑到最后,平平淡淡的过一辈子是人最应该选的选项。
弱小的她,只有与世无争才能换来片刻的宁静,或者生存的权利。不然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母子俩的命运就会充满坎坷。
第零七九章自我定位
我不得不说,我外祖父的出现,给母亲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一些欢笑。所以,这几天,母亲总是和她父亲聊一些往事,聊一些各自的生活。
我有时候听到感动的一塌糊涂。仿佛在后世我小的时候躺在爷爷的臂弯里听他讲那史诗般的战争故事。
我爷爷说的故事并没有经过艺术的加工,所以充满血腥和残酷,所以,从小我就对那些电视剧里面的脑残情节嗤之以鼻。我爷爷从战火纷飞的地方走过,当然认为拍电视只是儿戏。
这些都是闲话,只不过,母亲和我那半真不真的外公之间的亲情流露,使我不由自主地想到我后世所感受到的那些天伦之乐。
在这个世界里,我只有感受到过真挚而热烈的母爱。爷爷的爱,父亲的爱,少得可怜,近乎于没有。
而哥哥天启皇帝给我的爱,又会有所不同,当然,我们之间的兄弟之情是不怕火炼的。
当然,这只是我的希望,如果我胆敢做出什么太出格的事情的话,我想我哥哥也是不会轻易因为我是他唯一的弟弟就选择原谅我的。
如果我是郭四姑娘(虽然作为平凡人,我并不是很推崇他,但他毕竟成功了,成了我辈的“楷模”,但故事中的‘我’是一个各种二代于一身的人,对这样的人当然是有些不当回事了——作者),我想我必定有了某种想要抄袭一段文字的因由。
见得越多的人越会相信,亲情才是这个世界的永恒。纯真的爱情故事只存在郭四姑娘和琼瑶奶奶的小说里。
比如,我在后世是那么的想要得到苏贞贞的爱情,但我们之间确实是没有爱情的,更别说什么纯真。当然,爱情这个东西,你信它就有,你不信它就没有,关键就在于,我不想再去相信。
所以,我更想见到母亲的微笑,她的微笑比起褒姒的笑有更能让人不顾一切的理由。
说了很多话以后,为了不让外公家里人担心,我就让曹称送他回去了,至于以后的安排,我还没定夺好。现在,还没有一个人能给我出出主意,我往往是在孤军作战。你知道,前生今世我都是一个二世祖,这样的人要么聪明之极,要么混蛋一个,我虽然不是混蛋,但聪明也没有聪明在它必要的地方。
也就是说,我需要一个团队为我出谋划策,为了以后的大明江山不会断送在我优柔寡断的手里,我需要在这个时候开始建立一个智囊团,我应该以什么方法去搜罗人才呢。
这个时期已经不是战国时期了,要是在战国时期,我怎么说也是一个比肩于春申君,信陵君等四公子的公子,那样的话,我手下的门客必定也以千数。那就不乏一些鸡鸣狗盗之辈,我的意思是说,各种可以被我使用的人才都会报效于我,而不知道有国家。
也就是说,天下是我的天下,但我不能也不太可能用我一个人的思考代替全天下人的思考。
虽然我贵为王爷,以后还会稳坐紫禁之巅,但我可不想蛋疼到,我一思考,全大明朝的猪都发笑,这样的极品的程度(貌似,我这句话里面包含了很多的恶意——作者)。
我可是思想极其开明的从后世穿越来的二世祖,这十多年来我一度没有忘记这样复杂的身份。理论上讲,这十多年来,我应该因为要想方设法融入这边再也无法回去的生活而选择把从前的许多记忆忘记。可从我的表现来看,我很明显并没有在这个大明朝扎下根,我的心还在那个全国飘红的国度,那里好像更像是我的家。而这个紫禁城旁边的王府,更像是我的一个别院,或者囚牢。
也就是说,我并没有以主人翁的精神自居。
难道我还做着有朝一日再回到未来的梦吗。这里至少也已经有了让我留恋的人,也是十多年的生活,难道我自己的代入感不强吗。这历史难道需要我去重蹈覆辙。
我是否已经没有了一点雄心壮志,也许别的人不知道,作为一个有来自未来穿越思想情节的人在这个世界做一个小孩,一做就是十多年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
而从现在到天启七年这段黎明前的黑暗岁月必将更加折磨我幼小的心灵。
我有时候甚至在想,如果我一穿越来就是伟大的崇祯皇帝,我立马就可以为所欲为,呼风唤雨,那该是一件让人多么神往的事情。
小孩的身份使得我真的到现在为止都把自己当成了一个过客,一个看着大明王朝日益坠落的审判者。
最让人难过的是,这个世界还没人能够理会我的感情,谁也没法理解一个未来的人的世界观,人生观。
这从一个侧面就可以看出来。
整个大明朝有《西游记》,有《三国演义》,有《水浒传》,有《金X梅》,有《肉X团》,没有一部跟科幻扯得上关系。也许《西游》里面的什么千里眼,顺风耳具有一定的对未来的假想,但这都太过粗略。
也就是说,在整个大明朝的臣民们的心里,未来是个什么样子是不需要想象的,必定跟当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