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渊之后的说辞再一次验证了我的猜想。
桓渊手下的血滴子为桓渊刺探朝中诸大臣,这位张庭大人平日里看似并没有什么,府邸甚至看着比寻常人家还要破败许多不止。
但即便是如此,桓渊身边的人也还是为桓渊打探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消息。
朝中言官五十,武官四十,只是这些言官之中,张庭的势力就占据数半不止。
平日里依靠自己的势力,张庭仪仗自己是上朝功臣,所以对于桓渊所做之事多有阻挠,不仅如此,还总是试图挑起战争。
就上次我的事情来说,张庭甚至在朝堂之上提出要一举将大魏歼灭。
如此之人,不要说是桓渊,我都难以接受。只是张庭不仅势力便倾朝野,张庭的儿子也是战功赫赫。
年纪轻轻就被桓渊封为战国将军。
如此之人,一朝一夕想要彻底将其除去并非一件易事。
桓渊又何尝不知,前朝已经是人心向背,怎能齐心协力应对他国之事。我款款走出。
“张庭大人所言极是,桓渊何不听从其意,出兵征战呢?”数日之后,战鼓齐鸣,数十万精兵集聚平城城墙之下,张庭之子张子玉身穿铠甲,一副视死如归的壮烈。
张庭满是威严,陪同宏远君站在城门之上送别自己的孩子,我别眼望了望,张庭的自豪之意油然而生。
父王谨言慎行,自然言传身教我与兄长们同样如此。
张子玉站于三军面前,双手作势拜别宏远君。章国向来有次礼节,臣子于君面前,竟然如此礼数不周,想必也是张庭大人的功劳。
张府倚仗自己劳苦功高,竟然如此咄咄逼人。
我站于宏远君身后,心里对这位大人又有了新的看法。想必在平日里张庭对宏远君也施压不少吧。
桓渊本就名不正言不顺,从前他的父王即位之时,虽说对桓渊寄予厚望,但毕竟桓迟为嫡子。
这位张庭大人就不同了,或许在他的眼中,桓渊不过是谋朝篡位的谋逆之人,又怎能和他同日而语呢。
息国同安国兵戎相见,在楚河以北相持不下,安营扎寨,相互观望伺机而动。此次任命张子玉为副督,韩冉将军为总督。
几日的时间军队浩浩荡荡同代国汇合。天下静候,似乎谁都在等待着,谁都不愿意成为那个最先出头的鸟。
摄远带着一小队人率先赶往,却不想埋伏的地方被息国提前占领,如此只能继续等待时机。
代国率兵八万,赶赴支援,却不想因为一个士兵错杀了人,战乱一触即发。
息国不知为何将矛头对准代国,在安国的地界之上,同匈奴国一同,一日之内将代国八万精兵歼灭。安国此时此刻却静若寒颤。
一切都像是提前设计好的一样,让人同样的措手不及。只是代国深谋远虑,怎能如此被轻而易举的歼灭。加上章国的五万精兵,一日之内从楚河以北一路向南逃离。
死伤无数,而后北边支援的陈国,与其余代国的援兵一起,将息国同匈奴围困在一起。
如此变成为一个困局,看似匈奴和息国败局已定。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宏远君在朝中运筹帷幄,我作为夫人自然也是不能坐视不管,摄远带着的人早在几日之前就偷偷潜入代国。
我听着前方探子来报,丝毫并不惊慌。眼看马上到了代国的领地,匈奴同息国却按兵不动了。
后方的陈国不过时鸡蛋碰石头一般,只是一夜之间,就被匈奴国彻底打的溃败而逃。
剩余的残兵败将全部都逃的逃,跑的跑。很是狼狈的模样让匈奴同息国有了喘息的机会。
两军对垒,在安国以被附近来回盘旋,代国似乎是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本来只是支援息国的援手,如今却不知为何变成了众矢之的。
似乎现如今一切局势都是自己掌握。可却怎样都无法让代国全身而退。
宏远君的不安情绪被我看在眼里。代国近年逐渐有强大扩张的趋势。表面上看来不声不响,默不作声,却不知不觉将自己的疆土扩大至章国附近。
宏远君忌惮代国的势力,同样也因为章王同其的关系,所以宏远君深知代国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样简单。
这也是为何代国对章国看似并没有半分戒心,实则对章国了如指掌。
易衡坐在书房的软榻之上,玩弄着宏远君的石玺。自从那日以后,宏远君不再约束易衡在宫里的行动,只是每日必定有两个随性的跟着。
如此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现在被藏在章国的宫里,若是被什么别有用心的人发现的话,定是会惹出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只是易衡对宏远君也向来不满。两人总像是前世的仇人一样彼此看对方不顺眼。
好在桓渊终于是可以容得下他,我也不再过多要求什么。
张庭再三要求加派兵力,桓渊君也照样听从。这些年桓渊一直都在默默的排除异己,只是这位张庭大人却是个十分难以除去的人。
我却一点都不着急。毕竟如今章国同代国之间的觊觎之心也从未消失,反倒看着越来越有撕破脸的趋势。
只是眼前最重要的并不是代国,而是我要处心积虑的为宏远君除掉张庭这个足以为朝堂之上许多人遮风避雨的参天大树。
只有如此,我才能在章国站稳脚跟,宏远君也才能让自己的羽翼更加丰满。
摄远带着数十人一直都周旋在代国附近,这些人平日里都是由宏远君亲自带着的亲信队伍。而且平日里十分低调,所以很多人我甚至都没有见过,更不要说其他人了。
代国同匈奴积怨已深,且不说匈奴从前侵犯陈国,即便是如今似乎与南方诸国水火不容。
代国举兵返回,已经是之前足足两倍不止的兵力。却始终都在楚河周围盘旋,也不肯轻举妄动了。
安国同息国合谋,如今谎言被揭穿,不得不开始与代国对立。看似势均力敌,可谁是谁非谁都无法定夺。
南方诸国擅长水性,北方匈奴却在陆地上大展身手。
如此双方都观望了一日的时间,却在第二日重新传回了消息。
代国兵马粮草被烧,熊熊的大火蔓延至楚河,火光在夜空之中如同白昼一般,只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匈奴乘胜追击,一举将代国拿下,经历了一整晚的浴血奋战,代国士兵的血将楚河染红,尸体遍野,在清晨之时哀鸿遍野,代国士兵战斗力非凡,却不知为何如此熟悉水性却仍然被匈奴打败。
听使者来报,哀鸿遍野,战斗之地数不清的尸体堆积在一起,与清晨的朝霞一样迎接新的一天。
又是新的起点。
章国伤亡却不大。
我仍然记得出征只是士兵刀剑上所系的章字绸段在寒风的夕阳之下来回的飞舞。
匈奴凯旋而归,士气大涨。息国同样顺利收复了北方被代国长期占据的失地。
桓渊大喜,四万将士安然无恙回国,只是张子玉却大失所望,似乎本该不是如此结局。
张庭似乎也没有想到,百战百胜的代国如今却被匈奴彻底打败,十万余兵力一夜之间全部都被消灭的所剩无几。
对于代国来说,似乎是做梦都想象不到的结局。我同宏远君站在观礼台之上,接受众臣跪拜之礼。
杀鸡儆猴,接下来就是要大开杀戒了。
摄远带着血滴子与我顺利会师。事情做的滴水不漏,谁都不会想到摄远的推波助澜给了匈奴再一次进攻的机会。
那日的楚河上游被摄远一行人投入了大量的幻药。
代国怎样千防万防,都没有在这个方面想到,自己向来信赖的盟友,竟然会一边对自己加以支援,一边将自己推入万丈深渊。
若不如此,想必匈奴的胜算连五成都不到。
如此一来,天下皆赢,唯独对代国的实力削弱不少。
一则对其稍加惩戒,二则攘外必先安内,宏远君要对付的人还远远不止祁豫一人。
张子玉负伤而归,却为自己同家族挣得满门荣耀。宏远君不仅赏赐百万黄金,还为张子玉加官晋爵,封为诸侯,这可是张庭从前都没有的荣耀。
张庭自然是十分满意,叩谢隆恩。虽说是不甚满意,但战场向来如此,谁也不知道究竟会谁输谁赢。
陈国自然不必说,没有了代国同章国在幕后撑腰,惠后很快便支撑不下去,且一介女流之辈没有宏图大略,眼界狭隘,因此落得如今地步也是咎由自取。
我在宫中听到此消息,心中甚感安慰。从前也算是称霸的陈国如今同我大魏一样落得如此地步。
可见同盟并不可靠,重要的还是实力。
经此一战,代国便消失匿迹一般再也没有了消息。只不过章国也低调了许多。
朝堂之上,渐有风声传来,张子玉倚仗军功,却对宏远君颇有微词。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事的确不是捕风捉影。宏远君最为忌惮的事情就是官官相互勾结,张子玉却每每宴请朝臣,此事闹的议论纷纷,宏远君下令将张子玉的爵位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