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这个理由,许多探索者都会来到第四层的深层区域。
正因如此,这个深层区域的通道全都被探索过,就连探索者用的手机APP里的迷宫地图,都公开了这个深层区域的通道全貌。连宝箱的位置也全部公开了。
而我的目的是获得长生不老的秘药。
考虑到这个目的,经常有探索者的第四层深层区域,宝箱的内容物一复活就会被回收,所以是个没什么探索意义的地方。
所以也可以直接略过,走上通往下一层的楼梯,但也不能这么做。
我没有身体强化技能,所以要打倒怪物,必须靠自己的战斗技术。考虑到今后的事,我必须习惯与这个深层区域出现的怪物战斗,提升自己的技术。
我决定先前往会出现复数怪物的区域,在那里锻炼自己,直到能在战斗中游刃有余地获胜为止。
凭我至今为止提升的技术,在怪物一只只出现的区域太简单了。
于是,我将活动地点改到两只一组出没的区域。
但遗憾的是,我进入迷宫以来,可以说是最少遇到怪物的一次。
这也难怪。
因为大量探索者会来这个深层区域赚钱。怪物一被发现就会被打倒,所以肯定很少有怪物幸存下来。
如果是一次两只,就能相对安全地打倒,而且也能赚到不少掉落物品。
虽然我明白这些情况,但没有怪物的话,就无法锻炼战斗技巧。
要试着走到三只一组的地方吗?不,我想先跟两只一组的怪物战斗一次,评估一下危险程度。
我边走边思考该怎么办,这时看到两只小杀人螳螂出现在通道前方。
小杀人螳螂的普通掉落物品,在深层区域出现的怪物中是最便宜的。但是杀人螳螂在深层区域的怪物中算是强敌。
也许是因为这种预期收入和危险度的差距,才没有被探索者积极猎杀而得以幸存下来。
不过,对于想要测试自己实力的我来说,两只小杀人螳螂的组合很强,正因如此才有挑战的价值。
好。治愈方术,再生。
我对自己施展治愈方术再生后,举起锤矛,朝小杀人螳螂走去。
小杀人螳螂一看到我,就各自往左右两边移动,像是要让出通道正中央的位置,然后高举双手的镰刀摆出威吓的姿势。
假如我在这里和其中一只战斗,另一只小杀人螳螂似乎会从背后袭击我。
既然如此,我便慢慢靠近两只小杀人螳螂之间。
虽然有遭受左右同时攻击的危险,但总比从视野外受到攻击来得好。
我慢慢靠近,来到差一点就能用锤矛碰到的距离时,对面左边的小杀人螳螂动了起来。它挥下高举的两只镰刀,试图抓住我。
我用锤矛弹开挥下来的镰刀,用眼角余光看到另一只小杀人螳螂也动了起来。
我往后跳拉开距离,躲开了第二只的攻击。
也许是因为开启战端,两只小杀人螳螂移动节肢朝我逼近,打算追击我。
不过,它们愿意移动,对我来说正合我意。
我也向前冲,移动到其中一只小杀人螳螂的侧面——它的身体会妨碍另一只杀人螳螂攻击的位置。
就这样,我制造出类似一对一的局面,接下来只要解决掉它们就行了。
我高高举起锤矛,朝小杀人螳螂的头部挥下。与我对峙的小杀人螳螂也挥动镰刀,试图击中我。
结果,我的锤矛粉碎了小杀人螳螂的头部,小杀人螳螂的镰刀则重重地敲击了我的左肩斜方肌一带。
咕呜!?
小杀人螳螂的镰刀没有刀刃,我也有皮夹克的防御力,所以也可以采取这种两败俱伤的取胜方式。
然而,由于打击力道相当强,疼痛让我差点忍不住眼眶泛泪。
可是我不能哭。
为了打倒另一只小杀人螳螂,我重新举起锤矛。
刚才被击中的肩膀,由于事前施加的再生术效果,疼痛正逐渐消退。
现在不应该急着分出胜负,而是等待伤势恢复后再战斗。
我一边用锤矛与小杀人螳螂的镰刀对打,一边努力拖延战斗。
然后,趁着肩膀的疼痛完全消失,一口气加强攻势。
首先瞄准的是小杀人螳螂的镰刀根部——小杀人螳螂的手的关节部位。
在攻防中集中用锤矛攻击,不久便成功破坏关节部位,小杀人螳螂失去了一边的镰刀。
攻击力和攻击次数单纯减半,我的攻击也更容易命中了。
接下来就是普通地战斗,用锤矛敲击小杀人螳螂的胸部,彻底打倒它。
呼。哎,只要不怕受伤,也不是打不倒的对手。
我一边自我评价,一边捡起小杀人螳螂掉落的镰刀。
照这个状态,进入三只一组出现的区域也没问题吧。
虽然感觉会比以往更常使用治愈方术就是了。
七十八话三只一组也一样
既然知道可以一口气打倒两只小强袭螳螂,我决定前往深层区域中,怪物以三只为一组出现的区域。
或许是比两只一组的区域更少探索者前来,我很快就遇到了怪物。
是小强袭螳螂、大哥布林、中阶魔像各一只的组合。
怪物们的队形是中阶魔像在前,大哥布林在中间,小强袭螳螂在后。
简单来说,中阶魔像是坦,大哥布林是打手,小强袭螳螂是游击吧。
我举起锤矛靠近,中阶魔像便更往前一步。
大概是想趁中阶魔像挡住我的时候,让另外两只从不同方向袭击我吧。
我可没打算奉陪这种战术,决定迅速解决中阶魔像。
中阶魔像拥有石制的身体,防御力确实很高。
但因为体型与人类差不多,又是人型,弱点很容易就能看出来。
膝关节,我收下了!
我挥动锤矛,配合中阶魔像右脚往前踏出的瞬间,击中它的右膝。
锤矛的十字架前端刺进中型魔像的右膝,支撑膝关节的石头应声碎裂。
中型魔像单脚无法动弹,摔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