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如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充值、订阅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网站客服帮助您解决。客服QQ。

正文 第379章

作者:会飞的橘子|发布时间:2024-12-19 18:34|字数:1809

  恰在这传统中医养生陷入绝境、苦苦挣扎之时,一位名叫苏瑶的年轻医学研究者,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炽热挚爱、对赫连婧琦中医养生文化的痴迷向往,循着古籍中那寥寥数语、模糊难辨的记载,宛如一位执着的寻宝者,一路辗转寻觅,终于踏入青岩镇,走进“回春堂”。苏瑶身着一袭简约素雅的国风服饰,长发束成利落马尾,眼神明亮而坚毅,透着对中医艺术真谛的不懈探寻精神与锐意创新的勇气。初见林鹤年,她便似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分享自己对赫连婧琦中医理论蕴含的哲学智慧、养生技法折射出的科学依据、诊疗方案彰显的人文关怀的深刻见解,从中医阴阳平衡如何对应人体生理病理剖析,到经络穴位刺激对身体机能调节的科学原理,再到诊疗过程中对患者情志疏导、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意义,句句切中要害,见解新颖独到,仿若一阵清风,吹散林鹤年心头长久以来的阴霾,让其原本满是忧虑的眼眸瞬间燃起惊喜与希望的光芒。二人仿若伯牙遇子期,一拍即合,当即立下宏愿,要倾尽心力,挖掘、传承、创新、弘扬这濒危却珍贵无比的中医养生技艺遗产,让赫连婧琦的中医养生文化在新时代重焕生机,绽放耀眼光彩。

  可传承之路,荆棘丛生,首当其冲的便是搜罗整理赫连婧琦的中医典籍与医案。岁月无情,赫连婧琦流传下的医学资料,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朝代更迭的动荡,散失损毁极为严重,留存于世的仅有寥寥几卷残本,且破旧不堪。典籍纸张泛黄、脆弱不堪,文字模糊难辨,医案记录更是晦涩难懂,诊疗步骤简略不详,恰似拼图缺失大半,想要拼凑完整、还原真貌,简直难如登天。苏瑶与林鹤年一头扎进阴暗潮湿的库房,在堆积如山的旧木箱、布满灰尘的布包中翻找同时代医学著作、民间医记作为参考,逐字逐句比对、校勘,甄别真伪,补全缺漏,不放过任何一处细微线索,每有一丝新发现,都仿若在黑暗中寻日前,在那弥漫着药香的医馆里,着迷地看着祖父望闻问切、开方配药。祖父先是以平和之态请患者入座,双目凝视,细观其面色,从面色的红润、萎黄、苍白或青紫中洞察脏腑气血之变;继而凑近,轻嗅患者气息,那气息中的异味、浊味或清正之味,皆能为诊断提供线索;随后耐心问询,饮食起居、寒热病痛、情志忧乐,事无巨细。待切脉时,祖父手指轻搭患者手腕,凝神静气,感受那脉象的沉浮、迟数、虚实、滑涩,仿若能透过指尖触摸到生命的律动,洞悉身体的症结所在。开好药方后,祖父又亲赴药房,从药匣中精准抓取药材,一一称量,再以传统炮制手法,或炒、或炙、或煅、或蒸,使其药性发挥至最佳,配伍成方。祖父总会在劳作间隙,悠悠说起赫连婧琦的中医轶事,那些故事,宛如璀璨星辰,镶嵌在林鹤年的童年记忆里。

  听闻赫连婧琦曾在一个疫病肆虐的荒年,路过一个村庄,见村民们面黄肌瘦、病恹恹者众多,疫病横行却缺医少药。她深入山林,采摘草药,依据自身所学,辨症组方。用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清热泻火、抗病毒之药,配伍黄芪、白术、防风等扶正固本之品,熬成大锅药汤,分发给村民饮用。每日亲自监督,确保药效发挥,不出半月,患病村民大多症状减轻,身体渐愈,村庄也恢复了生机,村民们对赫连婧琦感恩戴德,传颂其仁德医术;又传说她在江南水乡,见渔夫们长期水上劳作,寒湿入体,关节痹痛者常见,便采集当地艾草、菖蒲等,制成艾灸条,教渔夫们自行艾灸穴位,驱散寒湿,疏通经络,同时叮嘱饮食调理,多食薏米、芡实等健脾祛湿之物,一段时间后,渔夫们关节病痛缓解,行动自如,引得众人啧啧称赞,在江南水乡传为美谈。这些故事,像一把神奇的火炬,熊熊燃起林鹤年对中医世界探索的热忱,也在他心底深深种下传承赫连婧琦中医养生技艺、守护这份古老艺术瑰宝的种子,伴随他从懵懂孩童,历经岁月磨砺、刻苦钻研,成长为青岩镇赫赫有名的杏林大家。

  然而,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现代医学浪潮汹涌澎湃,西医凭借先进的仪器设备、标准化的诊疗流程与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迅速占据主流医疗市场。传统中医养生之术,因其诊疗过程依赖医者经验、辨证思维,耗时较长,且养生调理需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渐渐在快节奏生活与追求速效治疗的大环境下失去优势,陷入泥沼。“回春堂”往昔患者络绎不绝、门庭若市的繁荣景象,仿若梦幻泡影,一去不复返。如今,多是些念旧的老病号,深信中医治本之理,定期前来复诊调理;年轻一辈呢,大多青睐西医的便捷高效,对这门需静心体悟、厚积薄发的传统医术,兴趣寥寥,赫连婧琦中医养生技艺传承之路,恰似一盏在风雨飘摇中忽明忽暗的烛火,脆弱得不堪一击,随时面临被时代洪流无情吞没的危机。

上一章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