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太婆的老木楼里挂满了素净的白纱。厅堂角落,太婆的遗体放在一块木板上,盖着一层又一层的羊毛毯。厅堂中央放着一副上好的楠木棺,那是太婆生前为自己准备的。四五个和尚坐在另一个角落,敲着木鱼,念诵着大悲咒。屋内拥挤不堪,素香弥漫,也掩盖不了腐朽的死亡气息。人们都在木楼外交谈,呼吸着大把的新鲜空气。
杨红军主持着太婆的葬礼,他的眉目平和了许多,从容地应对一波波前来吊唁的人。到了时辰,众人对着太婆的遗体上了香,行了礼,便由几个壮年男人将遗体抬进了棺内,盖上木棺。哀乐奏起,抬棺出门。
杨阳左手持一炷燃香,右手拉着王嫣的衣角,走在送行的人群中。这是她平生第一次参加葬礼。从她进门告别到出门送行都未见到太婆的亡魂,她有些诧异和失望。杨阳不知道阴魂最怕的是阳气,纵然是刚亡故的,也怕屋内屋外人群散发的如烈阳般的腾腾热气。太婆自然是不会在人群中挤着,恋恋不舍地看着生前的亲人朋友。
一行人缓缓地浩浩荡荡地走着,过了石桥,走到村口,往菜头村方向走去,走进了菜头村,一路向南,经过萧瑟的稻田,荒草丛,上了宝山。领头的带着队伍来到了事先选好的坟地,将棺木卸了下去,覆上新土,立上新碑。
众人默哀了一会,然后持香拜了拜,将燃了一半的香插在碑前。碑上刻着一列字,杨氏菁华之墓。旁边依次有两列小字,卒于一九九四年,杨氏子孙立。
众人陆陆续续下山回了祠堂里,参加谢宾宴。因几乎全村的人都来送行,一般的地方容纳不下,宴席便被安排在祠堂里。这一天,学校放假,教室内的课桌三三两两被合并在了一起,桌面被摆上了大圆桌盘。石板操场上,教室里都摆满了圆桌,桌上摆满了荤素齐全的佳肴。第一批宾客就坐,第二批在外,或在家等待。
一桌刚吃完,工作人员简单收拾了一下,换了干净的桌布,马上摆了一盘盘新菜上来,桌前也换了一批新的食客。等全部的人吃完,已经快下午三点。志愿做宴席的服务人员和厨师,帮手们,自己凑成了两三桌,随便捡了点食物填饱肚子。然后他们将残羹剩饭全部收拾完,碗筷洗净,烹饪器材置放好,课桌重新摆放回去。天已经黑了,这些人捏捏发酸的胳膊肩膀,各自告别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