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杨阳三岁了,这年冬天,杨阳的姑姑杨春花出嫁。婚嫁吉日,杨清玉家热闹非凡,几乎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聚集于此。
一大清早,杀猪祭天,张罗午宴,接待宾客,杨清玉家人都忙得脚不离地。杨阳则是被交给了杨文凡家的媳妇谢宝香照看着,她在谢宝香怀里盯着满屋红彤彤的大喜字。杨清玉的四个结拜兄嫂们也在各个岗位忙得满头大汗。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对于女人来说,人生最大的喜事莫过于嫁人和得子了。这一天,对于杨春花来说意义非凡,却也最紧张最兴奋。她躲在里屋,被人簇拥着,微笑听着各色吉祥话。
村里一个福禄子孙家人皆全的老婆子给杨春花梳着头,杨春花的伴娘们给她戴上了火红的珍珠小花。只见她一身全新的火红短袄,火红长裤,乌黑的发髻整整齐齐地贴在头顶,脸上有两片红晕飞了出来,将这冷肃的季节生生地染上了喜庆的印记。
杨清云从宝山上被接了下来,安置在大圆桌旁坐着。他呆滞地看着来来往往的每个人。旁人也不太注意他,只顾自己的本职。
外头鞭炮“噼里啪啦”地响起,新婿上门来。一群孩子和年轻人们迎了出去,喜气洋洋地向新婿讨要烟草糖果。新婿身边的伴郎们拿出一个大黑袋子来,从里面掏出一些烟草和糖果,递给众人。众人接过,均说了一些祝福的吉祥话。
新婿突破层层关卡,终于如愿来到了新娘的房间里。客人们饱了眼福,得了甜头,都安坐桌前,拾筷夹菜,倒酒添汤,喜宴开始。一会儿,新婿和新娘出来跪拜长辈,接受长辈们的祝福和人情红包。
有些长辈大大方方地端坐在上,受过这对新人的三个大礼,送出了红包,说了一些祝福的话。有些长辈却是扭捏之态,自己的脸比新娘的嫁衣还红,送出的红包皱得像干菜。有些年轻的长辈见新人过来行礼,远远地逃了。他们虽然长新人一个辈分,但年龄只比新人大几岁,受得这般跪拜大礼,可得折寿。众人劝了,都叫这对新人代为鞠三个躬意思意思即可,解了两方的难为之情。
杨春花和新婿赵金诚走过杨阳身旁,准备给她旁边的叔婶之辈行礼,杨春花的胳膊却被杨阳抱住。杨春花低头恰对上这小人儿亮晶晶的眸子,鼻头竟然有些发酸。谢宝香见状,笑着对满桌的人说,“瞧这小杨阳舍不得她姑姑呢。”有人附声道,“新婿已过九十九关,不料最后杀出个小杨阳。过了这一关,倒成就了百年好合,十全十美。”见杨阳的手还搂着杨春花的胳膊,桌上的人们便开始起哄,“新婿,发喜烟,发喜糖啦。塞她手里,她才松手呢,也让我们这桌子沾沾光。”
赵金诚听罢,接过身后伴郎手中的纸箱子,掏了两大把喜糖出来,一把递给杨阳,一把放在桌子上,并拆了一包好烟来,给桌子上每个人都递了一根。杨阳被五彩的糖纸所吸引,就松开了杨春花的胳膊。小小的手儿紧紧抓着几颗喜糖,剩下的都放在了桌子上。
一桌子的人分了喜糖,都说了会客套话。新婿新娘继续行礼,杨阳则是玩着手中的喜糖,嘴里吃着谢宝香夹来的美食。
全场气氛融洽,满屋喜气洋洋,爆竹声再次响起,新婿新娘上路。孩子们追了出来,村子里的人听见响声后纷纷出来看这对新人。狭窄的泥路两旁,零零散散地站着看热闹的人。一路上,一辆辆三轮卡车有序缓缓地行驶着,满载着贴了大红喜字的嫁妆和一对盛装的新人,带上了亲人朋友们的祝福,向着新婿之家,向着未来之家出发。
杨清玉家一干人等聚在门外,看着车队远去,渐渐消失在村口的十字路上。杨老母抹着帕子,倾诉着杨春花成长的点点滴滴。在众人的劝说下,她依旧唠嗑个不停。作为母亲,在这一天总是万般不舍。纵使一再告诫杨春花不要回头,自个看着她的背影心里多少有些心酸。宾客们劝了一会儿,有些继续回到位置上喝酒吃菜,有些则告辞回家。
杨清玉和王嫣还在忙上忙下,亲朋好友见罢,都劝他们上桌吃些东西。这夫妻俩总是婉拒,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无暇顾及桌子上的美味,便捡了几块蛋糕随便啃了几口填肚皮。
日头西转,分秒接替,人生如常。天色暗了下来,宴席早已散去,逗留的宾客都已回家。大圆桌子都被收了起来,碗筷杯碟也已经干净整齐地摆放在大竹篮子里。杨清玉和王嫣坐在长凳子上歇息,杨阳则是被抱去了谢宝香的家里照看着。
这一天几乎花费了杨清玉所有的积蓄,才撑得了一个场面,也送去了体面的嫁妆。可见杨清玉是真正疼惜他的妹妹,王嫣也是个明白事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