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营的火炮怒吼着,一枚枚炮弹精准地落在敌军阵中,炸得敌军人仰马翻,哭爹喊娘;战壕内的步兵们,紧握枪支,透过掩体,瞄准靠近的敌军,扳机扣动,枪火闪烁,子弹如黄蜂般呼啸而出,收割着侵略者的生命。敌军仗着人多势众,一波又一波地发起冲锋,却都被晏家军顽强击退,城墙下堆满了敌军尸体,鲜血染红了土地。
激战正酣时,周边城池联军及时赶到,从敌军侧翼与后方发起突袭,敌军顿时乱了阵脚,首尾难以兼顾,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晏润林见状,果断下令全军出击,城门大开,铁骑奔腾而出,如钢铁洪流般冲入敌军阵营,刀光剑影闪烁,喊杀声震彻云霄,敌军兵败如山倒,丢盔弃甲,四散逃窜,晏家军乘胜追击,一路追杀数十里,缴获武器、物资不计其数,取得了一场辉煌的大胜。
北平城的百姓们听闻胜利喜讯,纷纷涌上街头,欢呼雀跃,鞭炮齐鸣,鲜花与彩带漫天飞舞。晏润林与鹿希甄携手站在城楼上,望着欢庆的人群,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欣慰与自豪。这一战,不仅守住了北平城,更让周边城池见识到了晏家军的实力与威望,巩固了北平城在这片区域的核心地位。
战后,晏润林并未满足于胜利,而是开始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强化军队训练,更新军备,提升晏家军的整体战斗力;鹿希甄则忙着与周边城池兑现承诺,开展贸易合作,促进文化交流,增进彼此情谊,共同谋划区域的长久稳定与繁荣。
岁月悠悠,北平城在晏润林与鹿希甄的守护下,愈发繁荣昌盛,成为乱世之中的一方乐土,他们的故事也在百姓口中代代相传,成为不朽的传奇佳话,激励着后人守护家园、团结奋进,为了和平与幸福不懈努力。
第一百七十三章战后重建多波折,携手同行护家园
北平城,历经战火的洗礼,往昔繁华的街头如今满是断壁残垣。曾经雕梁画栋、朱门绣户的楼阁,如今只剩焦黑的木梁歪斜地矗立着,墙壁坍塌大半,碎砖乱石散落一地,宛如迟暮的老人,在残阳下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伤痛与如今的凄凉。晏家府邸虽相较之下受损较轻,可也处处透着劫后余生的沧桑,府门的漆色剥落,庭院中的花草凋零,假山石有了裂缝,池塘里的水浑浊不堪,不复往日的精致与生机。
晏润林身着一袭洗得有些发白的军装,身姿依旧挺拔,然而那满脸的倦容与眼中密布的血丝,却暴露了他这些日子的殚精竭虑。他站在府邸的庭院中,望着眼前破败的景象,眉头紧锁,手中紧攥着一份城中重建规划的图纸,那纸张被他反复摩挲,边角都已微微卷起。他深知,战后的北平城,犹如一位大病初愈的伤者,急需悉心调养与全面修复,可这过程,注定布满荆棘,困难重重。
晏母迈着迟缓的步子从正厅走出,她的目光扫过庭院,满是心疼与忧虑,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润林呐,这城如今破败成这般模样,咱家虽说能撑住,可百姓们受苦了。重建之事,得抓紧呐,只是这钱财、人手,样样都缺,该如何是好?”晏润林转过身,扶着母亲在石凳上坐下,神色凝重却语气坚定:“娘,您别操心,我定会想办法。晏家军的弟兄们自会出力帮忙,钱财方面,我也正与城中商贾富户们商议,劝他们解囊相助,共度难关。”
话虽如此,可实际操作起来,远比想象中棘手。晏润林召集城中商贾,在晏家的议事厅内开了数次商讨会。起初,这些商贾们各个面面相觑,推诿搪塞,一提到捐钱,便都哭穷喊难,有的诉苦说生意受损严重,入不敷出;有的称存货积压,资金周转不灵。晏润林坐在主位上,目光冷峻地审视着众人,将城中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街巷急需修缮、店铺亟待开张的现状一一详述,言辞恳切又不乏威严:“诸位,北平城是咱们共同的根基,如今遭此大难,若不携手重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晏某并非强求,只是望大家顾全大局,共克时艰。”
一番苦劝之下,总算有几位良知尚存、家底殷实的商贾,带头捐出了一笔数目可观的款项。有了这“领头羊”,其他商贾也陆陆续续松动了态度,或多或少吃了些“肉痛”,贡献出了自家的钱财。晏润林看着账本上逐渐累积起来的数字,虽距离所需仍有差距,但心中总算有了些许宽慰,可紧绷的神经却丝毫未敢放松,毕竟,资金只是重建难题之一。
人手方面,晏家军将士们纷纷请缨,放下手中枪杆,扛起了锄头、铁锹,投身到街巷清理与房屋修缮的工作中。他们身着粗布麻衣,满身尘土,烈日下,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浸湿衣衫,却毫无怨言,喊着号子,齐心协力搬运着巨石、木料。鹿希甄也不甘示弱,她虽产后身子仍有些虚弱,可依旧组织起家中女仆,在城中设立了粥棚,熬煮着一锅锅热气腾腾的米粥,分发给那些饥寒交迫的百姓。她怀抱幼子,穿梭在人群中,柔声安抚着众人,那温婉的形象,如同春日暖阳,给这萧瑟的战后之城带来了丝丝暖意。
然而,天不遂人愿,就在重建工作艰难推进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倾盆而下,连绵数日不停歇。北平城地势低洼之处瞬间成了一片汪洋,刚清理好的街巷再度被淤泥堵塞,新搭起的房屋框架在风雨中摇摇欲坠,甚至轰然倒塌,百姓们躲在临时搭建的简陋棚户里,听着外面风雨呼啸,满心惶恐,哭声、哀叹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将所有希望都浇灭在了这冰冷的雨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