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当朱元璋亲自在后宫如见宋濂,问起朱标学问的时候,宋濂便在谈话之中,说起了白辰。
他将白辰好一顿夸,说白辰不但聪明绝顶,而且勤学好问,近来学问进展迅速,堪为太子朱标和一众世子们的榜样。
宋濂说这个话,当然是心中无私,而且存着一份善意,希望朱元璋能够在背后再叮嘱一下朱标,叫他在学问上更加用心。
他总觉得,白辰别看着表面喜欢嬉笑玩闹,没事的时候,就和那帮亲王世子们一起山南海北地闲聊。估计着,回去之后,白辰一定在矢志苦学,甚至有可能在通宵达旦学习。
不然,白辰的学问,不可能长进得这么迅速。
他哪里知道,白辰回去之后,最喜欢的一件事,并不是读书,而是和姚广孝在一起下围棋。
有姚广孝这个宝藏一般的老师在身边,哪怕只是闲聊,白辰的学问也在噌噌涨。
朱元璋微笑道:“宋夫子有心了,我定会叮嘱标儿,叫他用心苦学。”
脸上带着笑,朱元璋心中,却是疑心突现。
他儿子朱标可是下一任皇帝的不二人选,好,现在白辰的学问比朱标强,而且还强了不少,那以后若是朱标当了皇帝,白辰能服气?
他若是不服气,会不会造反?若是造反,又将以何人为文臣武将?
顷刻之间,朱元璋心里已转了十八道弯,甚至想到了白辰夺位之后,他们老朱家后代子孙,将会有什么下场。
不用说,那肯定很悲惨。
想到这儿,朱元璋眼神冰冷,脸已不自觉板了起来。
宋濂见朱元璋神情有变,还以为他处理朝政太累了,便起身告辞。
朱元璋亲自送到门外,回来之后,立刻叫人将白辰叫进宫中,说好几天没见他了,怪想得慌的,想和他聊聊天。
白辰也觉得,好几天没见朱元璋了。上次受傅忠所托的事情,到现在还没有半点着落呢。
他也想到宫中去打探一番,看朱元璋内心之中,到底想怎么处理傅家。此事,他又该怎么从中代为调和。
见到朱元璋之后,白辰突然发觉,几天没见,老朱好像变得有些陌生了。
以往,总挂在老朱脸上的笑意,似乎消失了不少。老朱对他像对晚辈子侄一般的感觉,现在也感受不到了。
这是怎么回事?
白辰不知道老朱心里的弯弯绕,以为可能是近来朝廷事务繁忙,使老朱心神疲惫,故而精神不好。
“万岁,微臣前来见驾。”
白辰施礼。
朱元璋淡淡回了一句:“好,免礼。白卿,近日听闻你学问进步甚快,朕心甚慰呀。”
这是甚慰的表情?看着就跟白辰欠了他多少银子没还一般,脸上那一副笑模样,瞧着假里假气的。
白辰暗自腹诽。
“宋夫子今日来见朕,说你堪为众人之范,朕忽然想起,将你留于大本堂之中统管事务,似有明珠埋尘之嫌,能展雄才。卿以为如何?”
朱元璋说完,两只眼睛钩子一般,冷冷盯着白辰,那神情中寒意甚盛。
听话听音,在这个世界之中厮混了些日子,白辰也学会了一些察言观色的本事。他也知道了,有些话,表面听是一个意思,背后又是一个意思。
凭着直觉,他立刻感觉到,朱元璋已对他有猜疑之心。
老朱凭什么猜疑他呢?他不过是一个想躺平了过几天好日子,顺便完成系统的任务,早日回到现实世界之中的人罢了。
这没道理呀!
可再没道理的事情,在朱元璋这里,他都能以雷霆之威,将它变成有道理,而且将之公于天下,使天下人皆认可。
老朱手里的刀,曾斩杀江南百万兵,杀一个区区白辰,实在算不了什么。
白辰可不希望,自己的一颗脑袋被朱元璋砍下来。
他又一次感觉到了伴君如伴虎的残酷,和天心圣意难测的冷酷。
脑子急速转动了一下,白辰突然意识到,朱元璋该不会是觉得,自己的学问突然之间暴涨,超出了太子朱标太多,从而有了疑心?
一定是!
除此之外,他想不到朱元璋对他生出疑心的另外原因。
因为他和皇权之间的直接联系,目前,重心就在朱标身上。
“万岁明鉴,臣之才华微不足道,难堪重任。此前边关办差,若非蓝春与岳清二人相助,则实难圆满。臣之心,无意于仕途,只在于学问,更乐于山水。有闲云野鹤之心,可出谋献策,而不可实任官职。”
白辰这个话,轻轻松松将他自己撇了出来。
没错,他学问是比朱标好,这个他承认。不过,他之所以学问比朱标好,是因为他就喜欢做学问,不喜欢当官。
所以说,他学问好,压根就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对皇权也没有任何威胁。因为他对权力完全没追求。
朱元璋一听,回头仔细一想,心里踏实了。
白辰对学问感兴趣与否,这个他没有详察过,可白辰对权力没兴趣,他确实是真切感受到了。
若是白辰对权力有追求,就不可能在风华正茂的年纪,躲在大本堂之中陪着众世子王爷们读书玩乐。
心情一放松,朱元璋脸上的表情就好看了不少,那双阴沉沉的眼睛,也变得笑眯眯、有温度起来。
“朕今日叫爱卿来,也不过是闲聊,想知道爱卿治学之道,有何捷径,为何学问能够在旬日之间突飞猛进。说出来,也好叫太子与众王们学一学。”
这个治学之道嘛,说起来简单,只有一个途径:姚广孝。
不过现在时机不成熟,白辰不想贸然将姚广孝推到朝堂之上。
他说道:“臣以为,治学之道,一在诚,二在勤,三在广。诚者,用心专也;勤者,用心劳也;广者,用心博也……”
白辰说了一通治学之道,不过是些老生常谈,再加上他自己的临时编造,倒也叫朱元璋听得不断点头,相当认可。
“好,好,好,朕这就叫司礼监秉笔太监王臣记下来,传于诸王子,叫他们好生记着这些道理。”
朱元璋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