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如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充值、订阅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网站客服帮助您解决。客服QQ。

正文 第三十五章 文化的魅力

作者:郭志江|发布时间:2024-05-15 14:05|字数:2983

  坊间传闻一般都不是空穴来风,就在人们私下议论东河县长人选时,江一铭确实在思考东河的班子配备。

  转眼间,江一铭到东河半年多了。北京、广东、杭州几个大项目相继在园区落地,老百姓的耕地补偿款也偿清了,东河县一体两翼的发展思路,得到全县干部群众广泛的认可。剩下的事儿就是干部问题了。杨院长说得对,作为中京市常务副市长,不能在东河干得太久。

  东河县的班子配备江一铭想过好几个版本,正如坊间传闻,单勇确实是当县长最合适的人选。他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办法多,执行力强,是难得的能臣干吏。有些本事除了个人努力外,还有天分、才分在里面,不是谁努力就能拥有的。可如果单勇当县长,崔群当书记就显得弱了些。弱书记和强县长的配备,并不是理想的班底,更何况孟书记并没有让崔群当书记的想法。想起上任那天孟书记的嘱托,江一铭心稍闲下来,这宗事就蹦了出来。

  务虚会之后,东河县广大干部的思想观念进一步释放,各单位和民间人士向县委县政府建言献策之人络绎不绝。江一铭授意县委宣传部长游一亭,组织人马,出台文件,挖掘东河县传统历史文化,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东河真不愧千年古县,四下一搜罗可了不得,这地方不仅出过两个尚书、三个刺史、上百个进士,还出过一个皇后,文化底蕴极其丰厚,文人墨客更是数不胜数。尤其是县委文件一出,专业的、民间的文化人士,纷纷登台亮相,东河文化进入空前繁荣阶段。

  这段时间是江一铭最忙碌的光景。一天,他回到办公室,刚端起水杯,周大海就敲门进来,说本县有位书法爱好者过来了,点名要见县委书记。江一铭见桌上没有急件,说道:“请他进来吧。”

  来者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圆圆的脸,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清瘦的身材,身着一身黑色立领套装,这身装束在县城极其少见。

  江一铭让来人落座,示意周大海沏茶。中年人也不客气,一落座就展开手中的宣纸,自我介绍说叫苑筝,是书法爱好者。说着他把手里那卷宣纸摊开说道:“这是我写的几幅字。”宣纸里面还卷着一张打印在四开纸上的彩色图片。

  “江书记可听说过这块石碑?”苑筝把那张图片拿到江一铭近前说道,“这块石碑可不一般,它是中国的碑王——天下第一碑。”可不是嘛,如果是中国碑王,那注定是天下第一碑。外国才多少年的历史,他们哪有石碑,哪懂得石碑的价值。

  江一铭拿过那张图片,仔细端详了一番。看看苑筝又看看图片,问道:“看来是我孤陋寡闻了,还真没听说过这块碑,果真是全国最大的石碑?”

  “没错,这块碑本是唐碑,为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奉唐文宗之命所撰写,立于唐开成五年。就国内目前发现的整块儿古石碑而言,无论重量还是大小没有超过它的,这在全国已有公论。我临帖多年,对碑刻有些研究,不会错的,我们东河这块碑,就是天下第一碑。”苑筝非常肯定地说道。

  听说古老的天下第一碑在东河,江一铭两眼灼灼放光,大脑顿时活跃起来。他对古石碑没研究,但去过西安和曲阜,参观过西安的碑林博物馆和曲阜碑林。就说西安碑林博物馆吧,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馆内丰碑林立,时代序列完整,各种书体齐备,是我国古代碑刻书法艺术的宝库。它在历史的起落兴衰间,记录了家国命运,见证了世事变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谁也搬不走的大宝贝呀。

  “说说你的想法吧!”江一铭意识到苑筝前来,一定是带着想法的。从他的眼神和举止言谈,江一铭觉得苑筝非等闲之辈。一个平民百姓面见县委书记,不卑不亢,无丝毫巴结迎奉之意,其言语不俗,目光坚定,说明其学识涵养深厚。这样的人一般都有性格,有想法,且绝非一般人能想象到的那类想法。

  “既然碑王在东河,为啥不能在东河建造一座现代碑林,像古碑林那样,把当代书法艺术和历史变迁用石刻记录下来,留给后人?”

  江一铭虽有思想准备,但仍被苑筝的大胆设想吓了一跳。现代碑林?恐怕全国也没几个人会往这里去想吧。他好奇地问道:“建这座碑林需要多少投资,建在哪儿,怎么建,你想过没有?”

  “在东河建碑林,这想法十年前我就有了。我除了教书,空闲全用在碑林研究上了。古碑林全国只有西安和曲阜两家。现代碑林河南洛阳建了一座,是一位离休老干部在八十年代发起修建的。如果东河建碑林,应当是全国第四大碑林,关键是碑王在我们这里。”

  苑筝见江一铭饶有兴致地听他说,也来了精神。他站起身指着东北方向说道:“若能把存放古石碑那座废弃的烧砖窑作为场地,再在文化馆给我设一间办公室就行了,剩下的事我来操持。我在中学教历史,课也不多。建碑林除了有地方,不需要搞太多的建筑,花不了多少钱。我跟洛阳建碑林的离休干部探讨过几次,一开始征集书法作品,不用花钱。”苑筝一口气把话说完,看着江一铭,那目光似乎在说,我能干成这事,你看行不行?

  “苑老师,你的想法很好,东河县文化建设,需要像你这样的有识之士。我有个会,我让宣传部长找你吧。”江一铭边看表边说道。

  县委常委会后,江一铭把宣传部长游一亭留下问他:“县中有个叫苑筝的老师,你认不认识?”

  游一亭说道:“苑筝啊,知道,知道,他教过我儿子历史,毛笔字写得不错。听说这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间不懂人事。”

  江一铭差点儿被游一亭的话逗乐,说道:“啥叫不懂人事,是不懂人情世故。人嘛,但凡有些本事,都有些个性,这不是大毛病。”

  “是呀,知识分子嘛,都有点那个……那个……”游一亭找不到合适的词儿,就一个劲儿地笑着连连点头。

  “没想到全国最大的古石碑——碑王,在我们东河县,那可是件大宝贝呀,我们要好好儿做做这篇文章。”江一铭语气很坚定。

  游一亭有些不解地眨眨眼,问道:“啥石碑、碑王?”

  江一铭好奇地问道:“游部长,你这个宣传部长没听说过东河县的唐宋碑?”

  书记这一问游一亭就更蒙了,但他脑子特好使,转得极快。他猛地一拍自己的大脑袋说道:“哎呀呀,瞧我这猪脑子,这几天忙蒙圈了,咋把碑王给忘了呢。书记您说的是县城东那块大石碑吧,个儿是够大的,绝对是碑王。”

  他神秘地压低嗓音说道:“江书记,那块大石碑可有些年头了,一直在那儿躺着。七几年修水库时,差点儿拿它做了根基。可太大了,没机器搬得动,就又扔那儿了。前几年不知是谁费了好大的劲儿,把它给竖起来了,还焊了个铁栏杆给围上了。”

  游一亭当宣传部长之前,是城关镇书记,单勇的后任。八十年代初期,他从市卫校护理专业毕业,在那年代大老爷们儿干护士的真不多。他长得五大三粗的,每天拿着个针管子,笨手笨脚地往别人屁股上扎,别说别人看着不顺眼,就连自己也别扭。在医院没干几天,就找关系调到了县计生委。单勇从城关镇提拔为副县长之后,游一亭从计生委常务副主任,提拔到城关镇党委书记。前年,县委宣传部长升任中京市文明办主任,游一亭就顶了上来。老实说,让他当宣传部长,真难为他了。他不喜欢看书,也确实没啥文化,就是酒量大,干活儿也行。

  看着游一亭神秘的表情,江一铭想笑,给憋回去了,心想:就老游肚子里这点儿墨水,让他当宣传部长,够难为他的。东河县能有几样像唐宋碑级别的文物?宣传部长愣不知道,不过这家伙脑子灵光,反应倒蛮快的。他见游一亭瞅着自己,微微一笑说道:“游部长,你跟县文化局长抽空找苑筝聊聊,苑筝对碑王有些想法,我觉得可以考虑,宣传部牵头先研究个方案。”

  “好的,好的,我这就叫上张局长,会会苑筝。”游一亭满嘴应承着,心里却没好气地骂道:苑筝真他娘的多事,当老师的不好好教书,弄啥碑王,差点儿让老子在江书记面前丢了丑。要不是我老游反应快,还真就给亮得展展的,丢人丢大了。游一亭边往外走边庆幸刚才没露怯。

上一章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