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就是三个梁部落了,其中一个是梁任的部落,梁任部落待了一夜后,在他的带领下去了其他两个梁族部落,我对其中一个梁族部落的首领印象稍深些。
这个梁族部落族长叫梁洛,身强力壮,是这几个部落中最年轻,最高的族长。身高一米五,大概二十多岁,为人热情好客,族人八十多个。
这几个部落走完后,带去的陶器只剩我们骑兵自己做饭用的了,回去后让斟土准备了一些就再次出行。
接下来的出访我就交由夏狼带队完成,目的就是周围我华族其他部落,而我就留下来指导族人管理水稻。
组织第一次施肥后,祁木在环山营地扩建的木墙已完工。我们一起回到部落继续制作弓箭,斟土也每天不停忙着赶制陶器,这次的出访效果显著,不停有其他部落过来交换陶器。
石白开始抱怨陶器交易后的兽肉过多,送了很多去环山后,剩下的兽肉还是有少部分来不及腌制就坏了。
我让石白告诉来换陶器的部落,以后他们带活着的动物过来就换给他们双倍的陶器,这才缓解了石白腌制的压力。
白木将活着的动物赶到环山饲养,祁木不得不再次前往环山建造兽栏。为了不占用木墙内的用地,祁木把木墙弄了一个缺口再次扩建出了一个兽栏。
其实用活物交换的基本是我华夏族的部落,他们已经开始驯养动物了,那几个本土部落鹰氏、梁氏、任氏和大婉偶尔带来的活物基本都带伤的,即使没受伤饲养时也很难控制住这些野生动物。
我还不想将弓箭、渔网的制作方式传播出去,特别制陶技术。这些都是以后我华族吸收其他部族的重要筹码,只有聚集足够的人口才能更好推进文明发展。
如今通过陶器交易获得的食物,占部族食物来源的大半,斟土很是得意。在我的支持下他新增了八名工人,我也在打算下一步的计划。
马上就进入六月了,水稻已经全部抽穗,有的已经开始扬花,在有个把月水稻就该成熟。
组织族人除草除虫施肥后,就开始为即将收获水稻做准备,环山营地内划了三亩土地做晒场,还建造了足够的粮仓。
为第一季水稻收获做好准备后,我开始计算族人的耕作能力。就目前的农具来看,现在女性可以耕作三亩,男性四亩左右,那么我族人现有劳动力(除老人小孩)应该可以耕种四百多亩水田。
这季的水稻长势比初次部落的要好很多,在不说比之前更丰收的情况下这次的收成应该可以达到十三吨多。
除去四百多亩的种子,整个部族还有一万公斤稻谷可以作为食物使用,不过去壳后就够食用七八十天吧。
这还远达不到以农业为主的地步,有了四百多亩的稻田后,一季水稻就可以保证部落目前一百二十多人一年的食用所需。
那么现在就要准备开垦水田了,安排族人开始拔草除根后,我找来祁木着手研制木犁,有了水牛,不用岂不浪费。
首先找树枝与树干夹角成一百到一百三十度的木材做犁身,树干为犁床,树枝为犁梢。现在没有工具给木料打孔,犁辕和犁箭的安装是个难题,又是不可缺的部件。
最后只能在犁辕、犁箭与犁床、犁梢连接的地方削出一个凹口卡在上面用皮条缠裹固定。犁铲用斟土高温烧制的陶铲,我特地回部落把犁铲的造型画给斟土看,并和他一起烧制出一批陶犁铲出来。
第一架犁组装后,我和祁木迫不及待的叫上白木,带着一头水牛在族人除去草的土地进行试验。
这里的土地松软,水牛耕起地来显很轻松,只是新作的犁怎么也犁不深,最多十几公分。
对犁床安装犁铲的位置进行几次调整后,才让犁犁进了三十公分左右的深度,整架犁测试后又加上了一些侧额等部件加固犁身。
多次试验后,犁的整体才固定下来,只是陶铲不耐用,耕地两亩后就废弃了,这里的土壤都是上游冲下来的细土没有石头,陶铲断裂的情况很少,大多是陶铲韧性不够被磨钝,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只能等金属出现才能改善了。
即使如此用犁开地也比人力快上不知多少倍,部落那边只是来了十几人帮忙就足够开出计划的土地了。
十几头水牛一同作业,祁木造犁和维修也刚好能满足消耗需求,特别是陶铲的消耗更大,让我更加渴望发现金属矿。
水稻填浆的时候族人超额完成了开垦任务,共计开出水田三百二十多亩,现在总共拥有水田四百三十多亩。
每块水田开垦出来后做好田埂就马上泡水养田,现在新开的田地和部落的一样,每块一亩到三亩不等。田间留有一到三米宽的路,为以后的牛车马车预备。有族人还到环山上捡石头铺在路上,以加强路面的硬度。
说到牛车,我到想起来现在的九十多亩水稻的运输问题,虽然离环山营地不远但靠族人的双手来运输还是效率不够。
牛车马车暂时做不出来了,车的框架不说,就车轮和车轴就做不出来。我就先做独轮车吧,这玩意车轮不需要和牛车那样坚固那样大,将圆木截面下来挖掉木心就可以。承重力小,轴的要求就低了很多,虽然运输量远不及牛车但比人力强了几倍。
七月初,水稻已全部成熟。族人看着田里黄灿灿的一片,个个面露喜色。收割的时候都欢欣雀跃,还有点舞蹈的感觉。看来年后插秧前得先搞个仪式之类,秋季丰收后再搞个秋收宴会,以丰富族人的精神生活。
收割的时候我让部落那边来了十几个人帮忙,收割后的稻谷在田地里就用谷箱摔谷脱粒。谷箱不够用,族人就将稻谷运回营地在晒场上脱粒,一周的时间就全部收获完毕。
晒场不够用族人又合力在营地外赶建的几个,晒场随时有人看守,一是防鸟兽,二是随时翻晒让稻谷干的更快些。
运回环山脱粒的稻草就留给牛马做饲料,其余的全部在田里烧灰肥地。
为了赶种第二季水稻,我组织人从晒场上筛取了近四千公斤颗粒最大的稻谷做种,部落那边的种就从那边收获的水稻中筛取吧。
元年七月十五日,四百二十多亩田地所需的水稻种全部播进秧苗田里。种植业肥料很重要,目前牲口提供的粪便已不够水田施肥了,我得想别的办法。
小时候在农村,记得人们会将土层连着草坪铲起来,晒干后点火焚烧,熄火冷却后可以做辅助肥料用,还可以清除田地周围杂草。
还有树林里的腐殖土也是很好的肥料,但是这里的土壤本身就很肥沃,我得弄别的肥料。
最后我采用了另一种方法,用土砖切几个粪坑,采集大量一年生植物切碎后和粪便沤在一起,待使用时基本腐烂变成很好的肥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