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读过索罗斯先生的一本书,名字已经忘记了。只记得书中谈到的所谓“反身理论”很吸引我,而且我也认为他的那套哲学在金融市场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
在这本《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一书里,他又一次在重复和强调他的这套“反身性”哲学,我相信它一定会引起中国读者更高度的关注—因为作为一个成功的投机者,他又一次预言了这次次贷危机的严重后果。
2007年我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时候,整个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不断有美国各商学院的知名经济学家和华尔街的专家告诉我,次贷危机只不过是一次局部的金融危机。
而早在2007年8月份,索罗斯却已经为他所管理的基金建立了大量的空头头寸,因为他预见到:这次危机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从未遭遇过的严重金融危机,并将终结从里根时代开始的25年的超级大泡沫!
随着次贷危机一步步扩大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并且正在引起欧美实体经济的衰退,我们不得不佩服索罗斯先生深刻的市场洞察力,更不得不深入研究支撑他判断的背后的那套哲学—“反身理论”。
其实,所谓“反身理论”无非是证明金融资产价值不是纯客观的,金融资产的定价是主观的。
经济学家告诉投资者要分析金融资产的基本面,可是股票的价格并不是纯粹由基本面决定的。
任何投资者都是影响金融市场波动的参与者,有实力的投资者必定会对金融市场施加影响。索罗斯把这种功能叫做参与功能或操纵功能。
如果不能把参与功能或操纵功能考虑到资产估值模型中,那么所有的估值模型最终都会证明是失败的。
这套理论从别人嘴里说出来原本不会太惊人,我本人在2006年出版的《新财富论》里甚至更系统地提出了类似的学术观点。
在我即将完稿的新书“软财富革命”中有专门的一章《软价值论》来论述金融资产的定价哲学。我的“软价值论”认为:
经济学各流派都想确定自己的绝对价值论,但是却没有意识到,在某些领域,绝对价值原本就是不可能找到的。
对所有软财富而言,比如知识产权、信息产品、金融虚拟资产,人类主观认识变化对软财富价值的影响远远大于软财富“内在价值”的波动。
传统价值论认为任何资产都可以孤立地定价,并且其本身内涵决定价值,价格只能围绕价值波动,最终还应该还原到其价值的本来定位。而金融资产的价值首先取决于其群体性认知,其次取决于其所在的参照系,最后才是由软财富本身的内涵价值决定。
对于软财富的定价,重要的不是定义绝对的精确的价格,而是确定软财富的价值参照系、价值波动区间和价值分布规律。
在确定的参照系和价值波动区间内,软财富价格既可能是周期性的回归系统均衡,也可能是阶段性发散的;既可能是沿着固定轨道运行,也可能是类似于某种概率分布规律。软财富的价值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域”。
我把自己的理论主张写到这个专文推介中,一方面是因为我从索罗斯的书中找到了共鸣,另一方面我更坚信这种认识是正确的。
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这些问题,金融资产的定价就会越来越接近真理或者真相。
当然,在我看来索罗斯先生想建立一套哲学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了,因为在他的书中唯一接近哲学框架的一句话是:“既然社会活动跟自然现象不一样,那用牛顿物理学框架去建立模型就是错误的。”
三年前在北大的一次会议上,厉以宁老师也说过一个简单的比喻:“股票市场跟天气不一样,如果所有的人都说下雨,它该晴天还是晴天;如果所有的人都认为股票要涨,股票就真的会涨了。”
成功的投机家和伟大的学者都已经有了哲学认识上的萌芽,总有一天它会成长为参天大树。
当然,阅读本书我们不仅关注其中的哲学思想,还应该关注索罗斯的金融实践,尤其是他的“暴涨—暴跌模型”,因为不管他的投机活动是否有社会危害性,毕竟大部分时候,他赢了!
在1992年英镑危机中,索罗斯带领一帮投机家成功地阻击了英镑。尽管那时候英镑的确有所高估,但是并未到索罗斯们所夸张的程度。事实证明。英镑危机后不久,英镑就逐步反弹了。可是索罗斯们却卷走了大量的财富。
在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中,索罗斯也是始作俑者。
危机之前的东亚国家,汇率的确有所高估,地产、股市也不是没有一点泡沫,可是绝非索罗斯们所夸张的那么严重。
然而在巨大的投机势力联手阻击下,大部分东南亚国家地产暴跌、股市暴跌、汇率贬值,巨额财富被卷走!
但是仅仅,两三年时间,一切就恢复了平静,亚洲股市回到了金融危机前的估值水平,汇率水平也逐渐恢复,地产一天天走向繁荣。
亚洲金融危机过程中铺天盖地的批评东亚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的文章仿佛一夜之间全不见了—卷走财富就偃旗息鼓,大部分投机家都没有把精力浪费在和赚钱无关的评论上。
这一次金融危机的判断,事实证明索罗斯又赢了。
正如书中所言:“金融市场的走势并不会趋向一个公认的均衡状态,而是遵循一个单向的过程。”“危机一旦爆发,金融市场就会骤然分崩离析,但凡可能变得糟糕的事情都会成为现实。”
不知道索罗斯先生的上述判断仅仅是一个预测,还是在实践他“参与者”和“操纵者”的理论,企图对危机的蔓延施加影响……
滕泰
2008年11月2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