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小夭也看出了苏宰相的想法,她不会让这桩婚事不顾其华的想法,强行定下来,她也站起来为其华解围,“苏大人,其公子今日当上状元,就定下婚事,还未施展一身抱负,就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成了一家人。
日后若是有什么功绩,免不了一些小人说闲话,也辜负了苏大人的信任和其公子的努力。我看这事可以先缓缓,等其公子受朝廷重用,证明了实力再成家也不迟。”
晚宴上的人虽都是苏宰相的官场好友,但是听了桃小夭的话都觉得不无道理,其华已是状元这样的人才,皇上必然重用,也都纷纷觉得婚事拖一拖,选个良辰吉日,也能准备的更充分些。苏宰相本想反击,可看到众人意见一致的样子,也把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新状元的消息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全国都被新状元的才华折服。其华也跟随这几百号的大臣们前去参加早朝。苏宰相安慰了一夜苏若颜,女儿的伤心他也深深刻在了心里,其华不给他苏家面子,他必将不会让其华在朝中好过。
早朝一开始,皇上第一件提起的就是当朝状元的事,脸上都是开心的笑容。本来看了其华的考试诗篇,想着这样身怀抱负的惊世之作,满满都是年轻人的澎湃热情和胸怀志向,皇上看了就心中大喜,见了其华本人竟是这样风度翩翩的正人君子,不免心中更加欢喜。
“其华。”皇上放下手中的奏折。“小民在。”其华看见了当今的皇上,虽然已经接近中年却是一身正气,极有天子帝王的龙虎气质。“今年的状元是你,你的诗篇朕看了,很让朕有所感触,朕很欣赏。”皇上的夸赞也让其华赶忙回话:“小民谢皇上青睐。”
“至于你的官职,朕看着户部缺人,已经跟户部尚书谈过,户部一直需要一个接替高位的人才,我看你就可以去。”户部尚书也点了点头,其华心中也受宠若惊。
户部尚书已经是户部的最高级长官,户部掌管着国家的经济大权,若是前去必能学到许多别的地方永远学不到的东西。
“皇上,臣有话要说。”苏宰相站到中间,等待皇上的答复。“苏爱卿有何意见,说说吧。”皇上答。
“老臣觉得,户部掌管国家主要经济命脉,其状元只是一介书生,这样重要的职位让一个只背了几本书的新人来准备学习接替,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大权,请皇上三思啊。”
“苏大人,此事是臣与皇上商量过后才定下来的,户部的事我一个户部尚书能自己处理,而且其公子的才华大家也看在眼里,这样的人才我不想白白浪费。”户部尚书王大人站出来为着其华说话。
“王大人,您的能力我们自然知道,可是户部的发展影响不单单只是户部,而是整个国家,为了皇上的江山,百姓的生活安逸,需一个有经验者更加合适。户部人才济济,我不相信连个能接替的人也没有吧。皇上,老臣觉得翰林院也缺人,可以让其状元先过去学习学习,到时候有了经验再调过去也不迟。”
王大人本想回答,皇上却摆了摆手,皱着眉头说,“好了好了两位爱卿,苏爱卿说的也有道理,户部接替的人需要的还不着急,可以让其状元先在翰林院锻炼锻炼,要是实在缺人再调过去就行了。王爱卿,其状元的人朕必给你留着,等他有些经验了,随时可以给你调过去。既然大家没什么意见,那这件事就定下来了。退朝吧。”
王大人见皇上这么说也不能在说什么,只能同意。而一旁的苏宰相得意的看着原本有着极好机会的其华瞬间从手中流走的样子,心中竟有一阵爽意。
退朝后,王大人也找到了其华,表达了他对其华的欣赏,等他锻炼好了随时可以跟他说,把他调过去。其华也极其感动的谢过了王大人,而改变着这一切的苏宰相也是志得意满,看着其华失落的样子,也是让他明白了他女儿昨晚所经历的感情。
入了翰林院的其华,每日只能坐着编修书籍的工作,就如同以前背书一般枯燥乏味,没有机遇。说是锻炼,这个官场最死板无趣的部门,每日如同刻板一般没有任何变化,更别说是学习到什么东西。
入了官场的其华再没有跟桃小夭碰上几回面,她每天只能算着其华出门的时间,像是很巧的样子跟其华“偶遇”,跟他道个早就很难再看到他。
心里竟无比怀念那时候一起练武的日子,坐在街市上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许多店铺都挂上了过年的灯笼,贴上了窗花,烟花店生意也是最火爆的时候。
苏府也无比热闹,管家指挥着下人们,下人们装饰屋子、打扫庭院、准备年夜饭,忙碌的不可开交,而就是这种忙碌的样子才有着快要过年的感觉。达官贵人们都穿着最华丽精致的衣服准备着新一年的到来。
今天就是除夕,按道理皇城里的各个部门都是应该放假的,但桃小夭迟迟没见其华回来,今天就如同寻常的往日一样,正常去宫里,再很晚的回来。宫里送的礼品奖赏也都在早上送过来,桃小夭也看见其华收了,其华不应该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吧。
天也渐渐黑了起来,万家灯火火红火红的一片,苏府的年夜饭也准备的差不多了,桃小夭受邀了这次晚宴,便选了一个偏一点的位置坐了下来,而看着晚宴的人都大部分盛装入了席,唯独其华没有过来。
桃小夭想起那日其华入职,京城里四处传着这样那样的风声,说书的茶楼里说的是,当朝的状元却只能在一个毫无作为的小地方写书;路边的闲摊说的是一个当朝的状元却被自己的准岳父断了大好前途。
七嘴八舌、人云亦云,各种各样的人都谈着这样一件事。即便其华不想去理会这些事,也总有人变着法子要传到其华的耳里。
想到这里,桃小夭看见其华穿着平日里的衣服进了屋子,其华也看见了桃小夭便直直向她的方向走来,坐在了她旁边的席上,一言不发。
如同提前想好了位置一般,没有理会管家的引领就已经拿起了酒壶倒起了酒。苏宰相看其华一脸不乐的样子也摆了摆手,没让管家再选位置。其华一口才没吃,却一口一口的灌着酒。
晚宴上其乐融融,大家喝着酒吃着肉,期盼着来年的幸福安康,孩子们的拜年祝福却被大人们耍着不给红包而闹腾,也引得大家哄堂大笑。而这些是苏家的年,桃小夭吃着菜却觉得很是乏味,看见旁边的其华也是毫无胃口。
朝堂上苏宰相影响了其华的入职,必然处处也给其华下着绊子。想到其华十几年的努力读书,高中状元却落得如此下场,桃小夭也有些觉得难过。
她在桌下悄悄地扯了扯其华的袖子,其华便转头看着她,桃小夭给他小声说了几句,其华便连连点头。两人趁着乐坊来的舞娘们跳舞的时候,偷偷离开了宴席,溜到了府外。
苏府外也一样热闹,虽说没有苏府的华贵但是民间的过年也一样别有风味。原本夜里毫无色彩的小河,在万家灯火下显得光亮美丽,街道的人流也充满着与往日不同,欢快幸福的氛围。这样京城的夜景,虽然桃小夭每日散步都会看到,但是今天确实与众不同。
其华看着这样的美景,也被这样的气氛所感染,原本毫无活气的脸渐渐都有了笑容。桃小夭带着其华吃着京城的有名小吃,看着熙熙攘攘热闹的京城夜景。
他们偷偷爬上城楼,京城的美景一览眼下;他们买了木铃,刻上自己来年的心愿挂在祈福书上,两人都想偷看对方心愿却同时回头。
其华看着映着灯火桃小夭的眼睛,是那样柔情让人心无杂念;而桃小夭看着映着自己其华的眼睛,是一个少年隐忍的刚毅让人心存震撼。
两人对视了许久,终于大声的笑了出来,这是他们两第一次笑的如此淋漓痛快,他们的眼里是对方,心里是对方,这样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两人跑到戏楼,桃小夭给其华讲着戏曲精髓;跑到书苑,看着其华舌战群雄;跑到蹴鞠馆,两人争吵着自己觉得必赢的一方;跑到游玩园里,比着投壶、斗着蛐蛐……
也正好是桃小夭每日散步路过的地方,从没去过这些地方的她带着也从来不参加这些的其华,东奔西跑,哪里人多去哪里,哪里吵闹往哪里扎。
算了算两人认识的日子并不久,说过的话也并不多,但互相之间有种说不出的信任,能让人完全放松下来,能敞开心扉的在一起。而在人群中,被人流不断挤得越来越紧密的两人,在红色的灯笼光下,脸上却有着自己的红晕。